當前報章為 第14022號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學聯辦「從鄉村變遷見證黨心」分享會
2025-07-02
【特訊】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零四周年,澳門學聯於7月1日晚假喜八餐廳舉辦“從農村的變化認識中國共產黨”主題分享會。分享會特邀親歷內地農村改革發展的澳門學聯資深前輩張偉移先生任主講嘉賓,以其十餘年農村生活經歷為線索,向青年學生分享中國共產黨的治理智慧,藉此深化家國情懷與時代擔當。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佔全國人口多數的農村人口、生產力極度落後的現實,黨中央通過一九五零年《土地改革法》進行土改,廢除封建所有制的根基。當時,政府人員深入鄉村,詳細核查各戶人口、土地佔有等情況,劃分為地主、富農、中農、貧農等階層,重新分配土地。會上,張偉移着重講述廣東土改的情況並展示當時的“土地房産所有證”影印件,他回憶其父親作為貧農代表之一,當時也參與到土改當中並分得田地,認為手上這張契約不僅改變許多農民家庭的命運,更印證了黨“耕者有其田”的承諾。
張偉移又提到,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議,農村推行包產到戶、聯產承包責任制,賦予了農民生產自主權,解放了思想,釋放了勞動力,改變了就業觀念,出現了很多專業人士和專家,並促進經濟走向多元。他又向學生介紹,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消除貧困人口放到更突出位置,每年發出的第一號文件都圍繞此主題,每屆全國人大會議都有專章討論。去年,中央印發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紮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強支撐。
張偉移最後總結,中國共產黨心繫群眾,深入基層,善於學習,勇於探索,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澳門回歸後中央以“一國兩制”,“澳人治澳”方針成功解決澳門問題,並制定有關政策和措施,促進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穩定發展,面貌煥然一新,令世人刮目相看。張偉移強調青年學生在我國發展史上起着先鋒作用,並寄語澳門的青年學生繼往開來,擴大愛國團結力量,為澳門的繁榮、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