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17號
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
賴清德「團結」是假象 發動「鬥爭」是目的
2025-06-26
【香港中通社6月2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鄭竣凱)台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啟動所謂“團結‘國家’十講”,第一講兜售“台獨”分裂謬論,24日晚的第二講宣稱要“打掉雜質”,則暴露推動“大罷免”的政治目的。受訪學者表示,賴清德好勇鬥狠,對付反對派不擇手段,宣稱“團結”是假象,發動“鬥爭”才是目的。
自稱“應民間團體邀請”,賴清德自22日啟動“團結‘國家’十講”,計劃用10場系列演說,從防務、民主、經濟、兩岸等角度闡述“團結”對台灣的重要性。
22日以“國家”為主題的首場演說上,賴清德搬出猛犸象、“左鎮人”,鋪墊許久只為宣傳其“台獨史觀”,強調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任何一天”,以此企圖反駁“台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時,賴清德拿出一套與部分西方勢力相近的說辭,聲稱聯合國2758號決議“並沒有牽涉台灣問題”,1951年《舊金山合約》僅規定日本放棄台灣的領土主權,“因此台灣主權法律地位未定”。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向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賴清德的講話違背歷史事實,扭曲客觀真相;通過《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條款》等國際公認的條約,中國收復被日本占領的國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歷史上的“中華民國”,繼承作為中國一個省的台灣的主權歸屬,這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指出,賴清德在講話中沿用“台獨”分裂勢力慣用的方法,選擇性挑選個別歷史事實進行片面誇大和歪曲,賦予其牽強附會的意義,企圖虛構一個違背歷史事實的所謂“台灣史”。
到了第二場演說,賴清德以“團結”為題,但言語中卻處處顯露對抗,不止要反制統戰、對抗大陸,更聲稱台灣民主要經過不斷的選舉罷免,“打掉雜質”,矛頭直指31席面臨綠營側翼發起罷免的在野黨立委。
兩場演說,賴清德費盡口舌,歸結起來仍是在重彈民進黨“台獨”、“抗中”的老調,他想“團結”的目標很明確,絕非在去年大選中不願其上台的六成民意,而是自己的深綠鐵桿票倉。
張文生指出,賴清德利用“統獨議題”推動“大罷免”,利用執政資源大肆打壓反對派,明為對抗“境外敵對勢力”,實為打壓“境內敵對勢力”,不擇手段且不遺餘力,宣稱“團結”是假象,發動“鬥爭”才是目的。
國台辦25日再度回應賴清德“團結十講”,發言人朱鳳蓮強調,賴清德的講話是行“分裂”之實的“台獨”自白,為強化“台獨”認同大肆鼓噪;賴清德妄圖製造仇恨與不滿,加劇台灣社會撕裂,營造“反中抗中”社會氛圍,為其打壓在野力量、推動“大罷免”進行政治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