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場大閱兵 中國內外形勢巨變

2025-06-25

【香港中通社6月24日電】 6月24日,中國官方介紹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總體安排,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9月3日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盛大閱兵。這場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緬懷,更折射出當前中國在內外形勢深刻變革下的軍事自信與綜合國力。

此次閱兵之前,中國過去十年曾分別於2015年和2019年舉行了兩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型閱兵,每場閱兵都承載了不同的時代背景與使命,展現了中國軍事現代化與國家發展的獨特軌跡。

過去十年,中國內外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在閱兵中得以充分體現。2015年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是新中國首次以非國慶節為契機舉行的閱兵,標誌著中國對歷史記憶的重視與對國際反法西斯貢獻的強調。當時,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關鍵時期,閱兵不僅彰顯軍事實力,更向世界傳遞和平發展的理念。

2019年的國慶70周年閱兵,則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背景下舉行。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戰略核心。這場閱兵展示了大量國產新型武器裝備,凸顯了中國軍事科技的突破與自信。

今年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則是在全球地緣政治更加動盪、中國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的背景下展開。中國不僅在經濟、科技領域穩步前進,還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展現大國擔當。與此同時,軍事現代化進入新階段,無人智能等新質作戰力量的加入,反映了中國軍隊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的決心。

據官方介紹,今年閱兵的特點既有傳統主戰力量展示,又有新域新質力量參閱。這次參閱的所有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在展示新一代傳統武器裝備的基礎上,也安排部分無人智能、水下作戰、網電攻防、高超聲速等新型作戰力量參閱,體現人民軍隊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回顧十年前的“9·3”閱兵,共編50個方(梯)隊。其中,徒步方隊11個,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2個、裝備方隊27個、空中梯隊10個,正式受閱約1.2萬人,動用40多種型號裝備500多件、20多種型號飛機近200架。據報道,當時展示的武器裝備均為國產主戰裝備,84%是首次亮相。尤其是戰略打擊模塊,“航母殺手”東風-21D,核常兼備的東風-26,以及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的最新改型東風-5B都是首次接受檢閱。

十年前,空中方隊的主力仍是殲-11和殲-10A,經過十年發展,“20家族”已經盡數服役,極大提升了中國空軍實力。當時,中國空軍尚未裝備五代機,而如今中國已經邁入了“雙隱身時代”。有報道推測,不出意外,五代機將首次亮相今年抗戰勝利日閱兵。而更值得期待的,如果殲-35A能現身,不僅將是其首次亮相閱兵式,更是中國閱兵歷史上首次實現雙隱身戰機同台,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