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協講座解構澳門詩歌歷史

暢談詩歌賦能文旅成功典範

2025-06-24

【特訊】6月22日下午,澳門作家協會主辦“文學暢談”講座,聚焦澳門詩歌的文化建構與文旅融合中的實踐路徑。呂志鵬博士以“白日煙花——澳門新詩發展概述”為題,系統梳理本土新詩百年脈絡;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節創始人劉曉平主席分享“詩意行吟賦能新時代”經驗,兩場活動形成澳門與內地詩歌發展的對話互鑒,吸引眾多文化界人士和文學愛好者參與。

呂志鵬博士以“白日煙花”為隱喻,揭示澳門新詩在社會繁榮基底上綻放的藝術光芒。劉曉平主席以“行吟中國·大愛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節為樣本,講述2017年在“旅遊資源豐沛但文化貧瘠”的困境中,如何以100萬元啟動資金撬動政府決策,將詩會升級為市政府主辦專案,讓年度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兩場講座形成巧妙呼應:呂志鵬勾勒的澳門新詩“白日煙花”與劉曉平實踐的“山地行吟”,共同構成中國詩歌地理的多元圖譜。澳門作家協會會長馬瑩瑩指出,澳門新詩的“跨界性”與張家界詩歌節的“在地性”,為探討“詩歌如何賦能城市文化”提供雙重維度——前者通過語言實驗建構身份認同,後者借文旅融合啟動傳統資源。

本次系列活動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發展基金、澳門基金會資助及文化局場地支持,不僅為本地文學愛好者提供跨地域的詩歌研究範本,更通過“歷史梳理+當代實踐”的雙軌模式,展現詩歌在文化傳承與時代賦能中的雙重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