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84號
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台灣踏入「非核家園」輿論憂多重難題
2025-05-19
【香港中通社5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隨著最後一座尚在運轉的核能發電機組17日晚除役,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輿論普遍擔憂,這將導致電力不足、電價高漲等各種危機,錯誤的能源政策將重創台灣。
台當局規劃核電歸零後,替代能源為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氣發電。而根據台灣電力公司資料,今年台灣1、2月再生能源購入成本為每度電新台幣5.81元,天然氣發電成本每度電3元,核能發電成本每度電僅1.87元。
因此,與台當局喜迎“非核家園”形成對比,產業界和民眾擔憂,少了核電這個低成本高效能優勢十分明顯的基載電力後,台灣恐將陷入供電不穩、電價更貴、減碳更難的困境。
近年來,台灣多次出現大範圍停電,大小停電事故接連不斷,平均電價也連續跳漲。去年上半年,台灣平均電價調漲約11%,其中民生用電價格漲幅為3%至10%,產業用電漲幅最高達25%。新竹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直言,能源政策若不調整,高價購電將不可避免,就算調漲電價也很難解決台電不斷惡化的財務危機。
此次核電機組停機,約減少3%的電力備載容量率。根據台電公布的數據,去年電力備載容量低於10%的天數達119天。核電除役後,如何安然度過接下來的夏季用電高峰,確保不停電、不限電,對當局而言,是更為重大考驗。
按照台電規劃,今年有天然氣、再生能源等多個發電機組加入供電行列,可確保用電需求。然而這些機組進度仍存變數。新竹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認為,再生能源的不可控性是電力穩定供應的一大挑戰,電力備轉容量若低於安全值,將不得不啟動分區輪流限電機制來確保電網穩定。
中國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指出,核能清潔、穩定、安全,更適合作為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產業所需的穩定電力支撐。若再生能源不足、天然氣進口受阻,台灣將陷入限電與安全危機。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書記長王鴻薇稱,民進黨當局死抱反核“神主牌”,使得台灣的能源政策徹底失敗,讓民眾不管在健康以及金錢上,都要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台灣《聯合報》發表評論說,核電歸零後,火力發電將撐起全台84%用電需求,民眾除了荷包縮水,恐怕還得付出健康代價。“非核家園”換來的是能源安全、供電穩定、電力價格以及高碳排發電等多個難題相互纏繞的僵局,未來台灣面對的能源問題將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