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研究:香港中華白海豚17年內減逾七成

2025-02-27

港中大研究:香港中華白海豚17年內減逾七成

【香港中通社2月26日電】(記者 徐嘉儀)香港中文大學公佈最新研究指,香港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由2003年的158條,急劇下降至2020年僅37條,主因包括填海工程導致棲息地喪失、污染、不可持續的漁業活動和高速海上交通等,揭示海岸保護區未能有效保護海豚。

團隊利用1996年至2020年的數據構建創新的綜合統計模型,針對大嶼山附近六個水域,分析13種可能影響海豚數量的自然及人為因素。

研究顯示,北大嶼山一帶的海豚受填海、高速船和水質污染的影響最為嚴重,該海域經歷了巨大變化,包括興建機場第三跑道、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和東涌填海等,導致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嚴重減少。儘管設立了北大嶼山海岸公園,但由於棲息地持續退化,現有保護措施顯得不足。

研究不僅為這些特定地區的海豚保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團隊亦希望在國際層面推動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制定與發展,認為相關政府機構需要透過全面、以科學為導向的策略,優先保護棲息地,規範有害行為,減少對中華白海豚造成的人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