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西線是破局城市交通困境關鍵一步

2025-02-22

【正視聽】澳門輕軌西線建設議題歷經多年討論,在特區政府"公交優先"戰略框架下迎來新的轉機。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20日在立法會質詢中明確指出,東線延伸至青茂口岸的突破性進展為西線創造了實施條件。這個橫亙在澳門城市發展藍圖上長達十餘年的戰略工程,正面臨著歷史性抉擇窗口期。

澳門軌道交通網絡長期受制于"東強西弱"的結構性缺陷,現有氹仔線與東線形成半島東部走廊,而作為澳門歷史城區核心的西部卻始終游離於軌道網路之外。這種空間失衡導致西區居民每日被迫穿越中區走廊前往氹仔,造成關閘、亞馬喇前地等關鍵節點的持續性擁堵。據統計,澳門半島西部居民占全澳人口41%,但軌道覆蓋率不足15%,這種結構性矛盾已成為制約城市運行效率的瓶頸。

西線建設將實現媽閣站與氹仔線的閉環連接,形成全長22公里的完整環線。這不僅能使軌道網路日均運載能力提升至30萬人次,更將重構城市空間格局。通過串聯內港碼頭、下環街市、司打口等傳統商區,軌道經濟走廊效應預計可帶動西區商業價值。而對遊客而言,這條線路將歷史城區與路氹度假區無縫銜接,使"澳門歷史城區"世界文化遺產的日均訪問量大增。

在灣區融合層面,西線作為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的陸路接駁樞紐,可構建"軌道+口岸"的複合交通體系。通過與青茂口岸、內港客運碼頭、橫琴口岸的立體換乘,實現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無縫銜接,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但也不不得不說西線工程建設面臨多重挑戰,內港區域的地質條件堪稱工程"禁區"。百年填海形成的軟土地基平均承載力不足,想想盾構隧道需穿越厚度達35米的淤泥層是何種艱難?!更嚴峻的是,該區域每年均遭遇風暴潮侵襲多次,現有堤防防洪標準有限。工程團隊面臨"既要治軌又要治水"的雙重考驗,不論是擋潮閘方案還是填海築堤,均涉及成本維護、生態系統影響評估等複雜技術論證。

澳門正站在城市轉型的歷史關口,輕軌西線既是破解交通困局的鑰匙,更是重塑城市格局的支點。這項工程考驗的不僅是工程技術實力,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準。當軌道列車最終駛過內港上空,承載的不僅是乘客,更是一個城市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能級躍遷的雄心。政府需要以久久為功的韌勁以及真抓實幹的胸懷,做好跨屆別、跨領域的系統工程謀劃,拿出攻堅克難的勇氣,將這張藍圖描繪到底,讓這條軌道真正成為破解澳門交通困局的鑰匙。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