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07號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
林宇滔質詢孫逸仙道路工程為何不在清單內
2025-02-17
【本報訊】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因應管道工程在前日開始單向封路,議員林宇滔詢問當局為何上述工程不在「二○二五年度確定協調區工程清單」之內。他也詢問當局會否將所有在建樓宇的工程項目納入道路工程協調機制,減少重覆開挖道路,亦避免拖延樓宇落成。
因應有新大廈落成須進行工程連接管道,介乎亞利雅架圓形地與孫逸仙博士圓形地的一段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工程已經展開;其間,接近一個月需要分階段封路。當局解釋,按照該私人大廈承建公司資料,相關工程為大廈的供水基礎設施接駁至公共渠網,是驗收前的關鍵工作,具有迫切性及必要性。
上月,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公布今年接獲六十九宗由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機構提出的年度道路工程施工計劃,同比增加百分之十五。涉及主幹道且工期超過卅天的大型工程有卅九宗,同比增加百分之卅九。但翻查「二○二五年度確定協調區工程清單」,並沒有提及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將有大型工程。
議員林宇滔在書面質詢提出,政府完全掌握所有新建樓宇項目的詳細工程計劃及具體工期,接駁公共管網亦是其驗收的必要項目之一,不論是承建商、水電公司或相關政府部門早知相關工程必須進行,明顯不存在「驗收前才迫切進行」的情況,為何當局未將有關工程列入「二○二五年度確定協調區工程清單」?
林宇滔收到有業界人士反映,新建樓宇項目從來不被納入避免重覆開挖的協調合併機制,導致樓宇工程由興建至落成期間幾年,就算該處道路有工程,也無法與其所有道路工程相協調合併工程,甚至因此在樓宇建成後,因為道路在工程期間已開挖過令完工後的接駁工程被拖延而無法驗收。
對此,林宇滔詢問當局有何實質改善措施,會否主動將所有在建樓宇的工程項目納入道路工程協調機制,確保以後所有在建樓宇即使未完工,亦能預先進行公共管道及渠網接駁、又或預留接駁口,一方面能夠減少道路的重覆開挖,同時亦避免因為道路工程期間曾開挖拖延大廈落成?
為改善道路重複開挖及縮短工程時間,盡量降低工程對周圍環境及居民的影響,當局曾經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道路工程管理統一平台」。林宇滔詢問也提出,對於「道路工程管理統一平台」,當局如何讓各政府部門、公共事業機構及工程公司等能夠前瞻地、有系統地主動配合開挖計劃提出進行非緊急工程,以提升平台的使用率及實際效率?
關於現正進行的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工程,涉及六個階段,前日開始進入第二階段,介乎亞利雅架圓形地與大連街的一段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往孫逸仙博士圓形地方向)實施封閉交通,另一側車行道實施反方向行車,車輛可沿中國石化油站一側前往孫逸仙博士圓形地,直至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