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西灣大橋掉色與包膠街道名牌
2024-11-25
【本報訊】超過三千八百萬元的西灣大橋第一期外圍翻新工程在一月臨時接收,居民在九月認為主塔掉色,公建局解釋是部分位置出現色差,之後在十月回覆議員質詢時表示,一直有留意到局部位置出現色差的問題,並要求承建商、設計單位及材料供應商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方案,在保固期內適時進行修復工作。
今年九月,居民發現翻新後的西灣大橋的主塔及欄杆出現掉色及油漆剝落,公建局的解釋則是部分位置出現色差且那時完成的翻新工程不包括欄杆油漆。隨後,議員林宇滔提出書面質詢:到底是標書要求、承建責任、還是當局巡查監工及驗收不力,除承建商外,有否任何其他人員需要問責?
公共建設局回覆質詢時僅強調,對工程質量方面有嚴格的要求,大橋主塔及橋箱採用修補型油漆進行翻新,監察實體及質量控制單位均按照材料施工要求進行驗收,一直有留意到局部位置出現色差的問題,並要求承建商、設計單位及材料供應商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方案,在保固期內適時進行修復工作。
另外,居民在九月發現的「包膠街道名牌」,林宇滔也在書面質詢提出,社會普遍質疑市政署後知後覺,若在巡查期間發現問題為何不及早開誠佈公,而要待事件在網上發酵被網民發現後才公布及報警?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重覆之前的說法,未見直接且清晰回答問題。他重申,市政署人員在巡查期間發現一批新更換的街道名牌存在質量問題,經檢查發現與要求的製造工藝不符且疑涉欺詐,已通報警方調查處理。此外,已進行內部調查,檢討現有流程及制定改善措施。為提升市政工程的監察和管理水平,市政署會加強巡查頻次,以監察施工質量和安全措施。
林宇滔亦提出,今次工程是以諮詢標形式判給,市政署按照什麼標準評標及判給,會否向公眾交代諮詢標機制及判給標準?該工程為何未有在判給規定的二○二四年七月完工並作臨時驗收?未作臨時驗收如何能確保街牌訊息正確無誤可正常使用?戴祖義同樣沒有回應為何未有依時完工並作臨時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