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澳門應重視GDP上升幸福感下降問題

2024-10-16

【來論】日前,美國雜誌《福布斯》公佈2024年度全球最富有國家及地區排行榜,其數據顯示,在考慮購買力平價(PPP)調整後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後,澳門的實質人均GDP數值高達13.4萬美元(約等於107.4萬澳門元),於排行榜序列中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分別超越了愛爾蘭、新加坡、卡達、阿聯酋、瑞士、聖馬利諾、美國及挪威。位置更與排名 14的台灣地區及排名15的香港地區拉開一段較寬距離。這些數值的公佈,本應值得每個澳門市民引以為傲,唯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多年以來,每逢有關方面公布類似排名座次或數值指標時,即使顯示澳門的成績不俗位居前列,也未必會獲得社會的讚同,相反倒會招惹坊間基層和社交平台連綿不絕的譏諷嘲罵,甚至更有人直指政府“造假數”用“講大話呃民眾”、“要補水於民”等等。對此,應予理性看待。一方面,顯然有人把人均GDP 數值與人均實質收入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了,這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平情而論,統計口徑的不同,得出的數值會出現差異,這一點放在任何國家或地區都是一樣的。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公佈數值與具體每個市民或家庭的親身感受沒有對應的一致,這如同天氣預報的氣溫度數常與人體的直接體感經常存在不符是一樣的。所以,盡管這些國際間(包括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部門)公佈的有關指標,能夠反映到本澳的整體發展成果、經濟成就和市民經濟收入的大慨基準,但也難以最準確地計算到市民的具體收入和生活水平。更不可能完全反映出社會各階層的具體生活狀況。

不過,澳門當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民生矛盾,卻不能不引起當局的認真關注和考慮解決。按照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最近公佈的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間進行的住戶收支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本澳住戶每月的平均收入(包括工作收入、資產收入、金錢及非金錢轉移收益)為58835澳門元(下同),人均每月收入為20815元。工作收入仍是主要經濟來源,佔整體收入67%;其次為金錢轉移收益,佔19.4%。為何又有不少人認為此數據與真實生活不符?事關,這也只是一個表象,所謂的“人均”數值,其實是絕大多數的低收入群體,分攤了少數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數。難怪2023/2024年本澳的GDP在上升,而人均堅尼系數也達到了0.324,若扣除政府津貼及援助,人均堅尼系數則為0.396,接近0.4~0.5的危險臨界點,這意味著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正在不斷擴大。

因此,當局不應埋怨人們不講道理,更不該指責有人刻意挑撥官民關係。因為作為普通百姓而言,他們的幸福感並非來自亮麗的統計數據,或宏偉的規劃藍圖,而是由自身滿足感與安全感結合交融產生一系列的欣喜與愉悅的情緒,內中涵蓋了政治環境、生活質量、醫療保健、公共交通、文化教育、休閒娛樂等領域,既要有物質生活的滿足,也要有精神情緒的享有。近年來,澳門人的生活雖有改善,但又確實不盡人意,大眾日常生活常被謀生難、居住難、看病難、乘車難、泊車難、常掘路、水浸街等煩惱之事所困擾,甚至感到無奈無助,市民嘖有煩言完全難免。這些深層矛盾的產生,關鍵在於,色彩斑斕的賭場霓虹燈光和政府民生政策的耀眼陽光,未能充分照射到在社會底層旮旯角落不斷掙扎的一眾弱勢群體,如獨居長者、殘障人士、兩老家庭、單親家庭、失業人士等。他們勢單力薄,往往因缺失關愛、經濟困難,前途迷惘,承受著沉重的生活壓力和健康壓力,而患上抑鬱症,有人不惜最終選擇了跳樓、燒炭等自殺手段去尋求解脫。

當政者不要滿足已有的成績,應以感恩親民的心態,放下身段走入基層深耕社區,以更大的愛心關注如下的情況:現時全澳65歲及以上的長者就接近有10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14%,首度超過少年兒童人口比例。其中雙老夫婦低收入社群有1.56萬人,獨居長者佔有9300人,患失智症者有5800人,還有人數不少的失能者和傷殘者;22間安老院現有1000多名長者在排隊輪候院舍床位。此外,持有各類有效殘疾評估登記的人士達1.7萬人,當局雖在2018年設立鼓勵殘疾金受益人就業計劃,但到目前參與者卻僅有約1000人。上述群體人員多數居住在舊區七層以下建築的唐樓里,有些上落不便,有些長期臥床,生活極之困難。另外,本澳勞動人口雖有38萬人,但勞動力參與率約為70%,失業或就業不足的狀況沒有太大改變,內中不乏具高等學歷和工作經驗人士。這一連串的冰冷數字反映出不少市民生活存在著眾多“急難愁盼”的問題,以及對收入下降、債務壓力增加和預期變壞的焦慮。希望特區下一屆新的行政長官能秉承施政為民的宗旨,率領政府團隊踏實推動各項民生事業建設,不陶醉已有成績裹足不前,不受亮麗數據迷惑沾沾自喜,切實保障和改善居民福祉,下沉民生資源投放,實施更多的惠民措施,促進社保制度可持續發展,不斷優化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民生建設,補齊民生工作短板,擦亮特區金字招牌,譜寫“一國兩制”實踐的輝煌篇章。

--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