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795號
2024年10月04日
星期五
科技創新助力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跑出『加速度』
2024-10-04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這塊坡耕地坡度比較大,水土流失嚴重,產量低,最令我頭疼。專家來了以後,通過(科技手段)綜合治理,每畝產量從原來的600多公斤增加到900多公斤,(增產增收的)效益可觀。”國慶節前夕,在被譽為“中國第一農場”的北大荒集團友誼農場,農戶于殿東站在他承包的玉米地裡談及切身感受到的變化。
友誼農場另一處金燦燦的稻田邊,承包農戶郎艶會則特別點讚中國科學院團隊專門設計開發的“中科司農”手機端軟件,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巡田,對農戶幫助很大。
東北黑土地上這兩位農戶對“科技助農興農”的理解,祗是新中國成立75年來科技飛速發展進步、廣泛服務國計民生的一個縮影,正是由於持續科技創新,包括對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的農業在內,中國國民經濟建設諸多行業領域“舊貌換新顔”,實現跨越式發展。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3357.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8.4%,比1991年增長逾233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家;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人均糧食產量已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達到493公斤。
75年來,中國科技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例如,通過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中國已逐漸形成以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系。截至2023年底,中國成為全球首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目前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9件;在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2023年末,中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躍居世界首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6.3萬家。
備受矚目的大國重器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國已佈局建設7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即大科學裝置,在建和運行的大科學裝置達57個,覆蓋主要科研領域,部分設施綜合水平邁入全球“第一方陣”。
基礎前沿研究不斷取得新突破。“中國天眼”(FAST)已發現超900顆新脈衝星,FAST核心陣建設最近啟動。今年3月,“超級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啟動二期昇級工程。此外,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等成果豐碩,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等順利建設。
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的跨越。中國空間站自建造以來,空間應用系統已在軌開展百餘項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也全面啟動實施……
在被譽為科技創新“總開關”的基礎研究領域,中國表現可圈可點。《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2024》顯示,2023年度,中國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數量、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7月,中國的熱點論文數為2071篇,佔世界熱點論文總數的48.4%,保持世界排名第一。
在科技強國建設進程中,中國還展現出大國責任與擔當,科研進展既服務中國,也造福世界。
目前,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簽署118個雙多邊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據總部設在北京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透露,中國研製發射的“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通過實施開放科學計劃,使用該衛星的國家數量已超過100個。
從20世紀50年代“向科學進軍”到改革開放迎來“科學的春天”、從提出科學技術現代化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到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從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到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目標……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近些年來,科技創新正合力推動中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加速發展,並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