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如流還需陽阿薤露

豚城大馬路命名取消

2024-08-31

市政署在本月決定取消「豚城大馬路」的命名

前「豚城大馬路」連接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

【特寫】民政總署於二零一八年命名一條新城填海A區的街道為「豚城大馬路」,這命名終在六年後由市政署在本月決定取消。以上決定的告示已經刊於今個星期三出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

有說,「澳豬」、「沃豚」早在二零一六年甚至更早出現,是一個眨意詞,用來嘲笑「政治冷感」的澳門市民。

二零一八年三月十六日,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會議議決把新城填海區A區一條新的公共街道命名為「豚城大馬路」,葡文為Avenida de Tun Seng。「豚城大馬路」由新城填海區A區濠江圓形地起,其馬路東端連貫至人工島(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止。

這次命名旋即成為坊間流傳的笑話。二零二二年,終於有聽眾致電電台節目表示,該街道名稱或會讓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造成誤會,希望當局重新考慮街道命名。

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認真回應,「豚」是指中華白海豚,而珠海素有「豚城」美稱,故豚城大馬路是借珠海之美稱而命名。他又提出,新城填海區A區街道將以大灣區城市命名。

當年命名「豚城大馬路」的民政總署,今天已經改名為市政署,但管委會主席仍是戴祖義,他在本月二十日簽署告示,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於二零二四年八月十六日會議議決取消新城填海A區三條公共街道命名,其中一條就是「豚城大馬路」。

取消原因未見任何公布。是否因為「崩口人忌崩口碗」?今次算不算是「順應要求重新命名的民意」?但都遲了接近兩年!

或者,今次改名是否因為政府認為以後最好不要再提中華白海豚?至少市政署近月對傳媒提出中華白海豚的查詢,取態是先要不答。此外,政府將要利用建築廢料、垃圾焚化後的爐渣、固化飛灰物等在路環海面堆填「生態島」,這計劃於去年十二月底曝光;生態保育人士警告,此舉勢將危害中華白海豚。

今次,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除了取消新城填海A區三條公共街道外,同時命名及界定「東區-2」廿五條公共街道街道。無論是「新城填海A區」或「東區-2」都在近年為人詬病;有市民認為,澳門話說是「有中西歷史文化的小城」,不應繼續採用如此「沒有內涵」的名稱。

機會來了,官方雖然不變,但民間可能因為新的公共街道名稱而慢慢把那個四十三點四萬平方米的小島稱為「東城」。

因為,在今批街道命名中,有「東城廣場」、「東城第一街」、「東城第二街」、「東城第三街」、「東城中大馬路」、「東城第四街」、「東城第五街」、「東城第六街」、「東城第七街」、「東城第八街」、「東城第九街」、「東城第十街」、「東城第十一街」、「東城第十二街」、「東城第十三街」、「東城第十四街」、「東城第十五街」。

如此名稱會否再受批評為「沒有文化」?或者大家可以不要太悲觀,轉個角度看,市政署其實創意無限,連這樣命名街道都想得出!應受點讚!

還要一提的是,今批街道命名,除有東城第一至十五街,以及東城廣場外,還有「澳門橋大馬路」、「鏡海大馬路」、「馬萬祺博士大馬路」、「濠江大馬路」、「泰安大馬路」、「風順大馬路」、「馬萬祺博士圓形地」、「濠江圓形地」。暫時未見市政署以大灣區城市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