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733號
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
閩南語改「台語」民進黨再搞「正名」鬧劇
2024-07-23
【香港中通社7月2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近日公告,將把“閩南話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改名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消息一出,引發輿論抨擊。
台教育部門稱,此舉是因應台行政機構的“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書面用語規範”,並配合民進黨立委的建議。未來台灣語言發展報告或其他文書資料,也要參照所謂書面用語有關規範,修改相關用語。
中國國民黨立委洪孟楷指出,民進黨當局用意識形態執政,是讓台灣民眾最沒有辦法接受的事,尤其在名稱上面動手腳,但本質上沒有絲毫改變,說穿了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他批評民進黨當局,對民眾關心的民生議題視而不見,卻持續在名稱上做文章。奉勸民進黨當局放棄意識形態掛帥,好好了解民眾需要什麼,才是應該展現出來的態度。
“欲蓋彌彰、徒勞無功、居心叵測”,台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系主任吳昆財以12個字回應。他表示,全世界有數千萬人使用閩南語,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也有華人使用,在當地同樣稱為閩南語,沒有人認為有政治意涵。為何在台稱閩南語就有政治意味?這種“去中國化”的心思昭然若揭。
他建議,當局不需要刻意區分,通稱為閩南語最適宜。所謂“正名”的舉動只是為了“台獨”意識形態的政治操弄,註定將徒勞無功。
輿論指出,閩南語,源出中原河洛,在中華民族以黃河流域為幅員的商周時代,曾是官方語言。遷徙到台灣的河洛後代,居然不惜篡改歷史,還囫圇吞棗,把祖先輝煌的語言稱為“台灣話”,自取其辱。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劉性仁刊文稱,在台灣,閩南人講閩南話,客家人講客家話,還有很多民眾講普通話,這些都是台灣人民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語言。但民進黨當局卻以“正名”為幌子,用“台語”取代閩南語,這是在語言政策上“去中國化”,往文化“台獨”的方向邁進。
民進黨當局此前曾多次企圖將閩南話、客家話“正名”為所謂“台灣台語”“台灣客語”。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曾表示,無論是閩南語還是客家話都是中國的地方方言,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民進黨當局搞所謂“正名”,不過是其處心積慮推行“去中國化”的又一鬧劇。改變不了深植於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