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732號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300多項舉措描繪全面深改新篇
2024-07-22
【中新社北京7月21日電】(記者黃鈺欽 謝雁冰)逾2萬字篇幅、共15個部分、開列60條、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21日全文公佈,一項項具體的措施,讓外界看到中國改革的廣度力度深度,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再次對外表明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正如《決定》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三大板塊佈局清晰
從內容層面看,《決定》分為三大板塊,總論部分主要闡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分論部分主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等方面部署改革,第三板塊主要講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從時間維度看,《決定》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明確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面對改革的迫切需要,外界期待關鍵時期出台的重大決定。”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燕繼榮分析稱,《決定》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未來發力方向,將確保中國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改革保持延續性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一攬子推出15個領域、336項改革舉措,到二十屆三中全會以15個部分、開列60條、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在外界看來,兩次三中全會的改革部署保持高度延續性。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指出,“這個表述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時的提法完全一致,說明改革的根本方向沒有變化。”
不僅如此,改革的延續性在一些關鍵表述上得以直觀呈現。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論斷被國內外廣泛關注。在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一表述一以貫之。
“在充滿不確定的大環境中,改革的延續性表現出中國發展的定力。”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衡認為,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局勢,面對雜音與誤解,中共系統部署的改革將起到風向標和定心丸作用,也向外界釋出了中國發展的穩定預期。
突出制度建設主線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有評論指出,《決定》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展現出中共推行改革的系統性。外界注意到,本輪改革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框架下謀劃,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領域改革。
燕繼榮表示,無論是對已有制度的不斷健全,還是在新領域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注重從制度著手,系統集成是重要特點,不斷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
在全面改革中,如何牽住“牛鼻子”瞄準關鍵環節,是另一道必答題。對此,《決定》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這個核心問題,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對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部署。
“在中共的改革方法論中,既重系統,也看重點。”王衡指出,面對改革中相互交叉的領域,需要系統思維,面對紛繁複雜的問題,需要抓住關鍵、精準發力。系統集成、突出重點,歸根結底是為了提昇改革的實效性。
梳理《決定》全文可以發現,“人民”二字出現近50次。在《決定》列出的最新“改革清單”中,無論是“醫食住行”還是“一老一小”,無論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還是完善就業優先政策,“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成為了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