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711號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人工智能崛起,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
2024-06-27
【特稿】正在大連舉行的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人工智能話題備受關注。除了將對生產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外,人工智能將怎樣改變人們的工作?個人、企業、政府又該如何應對?系列問題引發了與會嘉賓的討論。
遼寧奧克集團是一家精細專用化學品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董事長朱建民在論壇期間格外關注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化工領域的應用。「這幾年,公司加快智能工廠建設,通過數字化生產和自動化控制,生產效率已顯著提升。」朱建民說,公司正考慮在新產品研發中引入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比對,將80%以上的無效或低效實驗篩選出來。
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5月發佈的報告稱,在課題組調查統計的6.73億個就業崗位中,受訪者預計到2027年將有四分之一發生變化,其中8300萬個崗位會被替代,6900萬個新就業崗位被創造出來。報告預計,增長最快的工作崗位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可持續發展專家和商業智能分析師等。
「隨著崗位的變化,所需的技能也會發生變化,人才依舊缺乏。」德科集團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兼區域事務總裁伊恩·李說,職業技能重塑顯得尤為重要,學習和獲得新技能應成為一個終身的過程。
例如,當下美國對叉車工人的需求大,一些公司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幫助求職者提升叉車駕駛技能。利用這一技術,工人經過多次訓練掌握一定技能後,再進行實物操作,能節省培訓成本,提高培訓效率。
論壇嘉賓認為,除了個人要加強職業韌性和適應能力外,職業技能重塑的過程還需要公司、政府共同的努力,比如政府要加大建設職業培訓中心力度,僱主要有定期的知識分享等。
僱主和僱員的匹配也很關鍵。斯里蘭卡供水與地產基礎設施發展部長吉萬·通德曼說:「不能讓魚去爬樹,要對僱員進行技能評估。」
人工智能可能會有偏見,會帶來更多的不平等,比如在篩選簡歷過程中,人工智能可能會直接引用年齡、學歷等硬指標,造成決策偏見。就此,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米特·塞瓦克坦言,決策者和公司需要共同努力去減輕這部分的影響。(XNA王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