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門票帶出的產業發展思考

2024-06-19

【特稿】特區政府經充分評估,選址路氹城一幅面積9.4萬平方米的國有土地,臨時用作“澳門戶外表演區”,預計可容納觀眾約5萬人。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選址是平衡地理位置、交通配套等各項因素,預計明年1、2月舉行首場表演,並爭取年底舉行試營運的表演。

澳門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一直致力於發展文化產業,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和政策支持,逐漸建設起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環境。演藝事業一直是澳門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演出門票則是推動這一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媒介。

近年來,澳門通過舉辦各類國際性體育賽事和演藝活動,引領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例如,澳門月月有兩項國際性體育盛事,吸引了大量觀眾和遊客前來參與。如今,特區政府經充分評估,選址路氹城一幅面積9.4萬平方米的國有土地,臨時用作“澳門戶外表演區”,將進一步提升澳門作為“演藝之都”的形象。

演出門票的銷售收入雖然在澳門的總GDP中占比不高,但它所帶來的消費效應卻是不容忽視的。每個觀眾來到演出現場,除了購買門票外,還會在周邊消費,如吃飯、住宿等,為整個產業鏈帶來更多的商機。去年,澳門票務收入已經達到十幾億澳門元,這充分證明了演藝產業的潛力和價值。

儘管,澳門票務收入占總GDP比例不高,但每個人到澳門住酒店吃飯等開銷是票務的好多倍,這充分證明了演藝產業的潛力和價值。因此,賀一誠日前在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有信心在各種不同非博彩元素下,能夠增加澳門經濟活力。“澳門不能只講多元、不講世故,要承認地域局限,不能樣樣都做,不能樣樣都能發展的好。”賀一誠對於澳門的發展局限有清醒認識。

澳門特區政府也意識到了文化產業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積極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他們不僅通過建設現代化設施來提升演藝水準,還通過多元化的文化政策來支持本土文化的創新和發展。賀一誠所說“澳門不能只講多元、不講世故”,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澳門要在多元文化的基礎上,實現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不斷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澳門作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正在逐步發揮其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文化+”的聯動效應,演藝事業不僅為澳門帶來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讓澳門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文化之都,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澳門的文化產業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澳門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文化多元的城市,不僅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建築風格,還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表演和藝術活動。作為中國和葡萄牙文化的交融之地,澳門一直以來都積極支援並鼓勵演藝事業的發展,致力於打造“演藝之都”,讓文化成為澳門經濟的新引擎。

一張簡單的演出門票,可能只是一次文化體驗,但背後卻隱藏著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與壯大。當一部劇碼或音樂會在澳門舉行時,需要有演員、導演、編劇等各個層面的專業人才參與,他們的付出和努力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演出。同時,演出場地、燈光音響設備、宣傳推廣等服務商也在活動中得到了發展和提升。

除此之外,演出活動還會帶動周邊的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觀眾在看完演出後,可能會選擇在周圍的餐廳品嘗美食,或者入住附近酒店休息,甚至購買一些紀念品作為留念。這些都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澳門特區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並通過多樣化的文化政策來支持和促進演藝事業的繁榮。澳門不僅舉辦各類文化藝術節目和活動,還注重培養和引進優秀的文化人才,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更豐富的資源。

此外,澳門還積極宣導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的結合,推動“文化+”模式的發展。通過文化與旅遊、教育、科技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澳門正在打造一個多元發展、全方位提升的文化產業體系,為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作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門在推動本地文化事業的同時,也在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舉辦國際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和展覽,澳門為本地文化產業與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機構搭建了橋樑,促進了文化資源的共用和傳播。

澳門持續透過多面向的文化政策支援演藝事業發展,全力打造“演藝之都”,並將文化產業作為經濟新動力的發展方向。澳門作為一個開放包容、文化多元的城市,正在不斷發揮其“文化+”的聯動效應,推動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城市經濟的繁榮注入新的活力。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