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婚育氛圍

2024-06-08

【特稿】隨著社會的改變和經濟發展,18至34歲的未婚人士結婚意願明顯偏低,青年群體的生育意願也顯著低於平均水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社會對結婚和生育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最近一項婦聯總會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延遲結婚或不結婚,而生育意願也相應降低。針對這一問題,婦聯提出了推出育兒津貼及親職假等家庭友善措施的建議,以鼓勵年輕人重視家庭生活,增加生育意願。

問卷調查分析居民對婚姻與生育方面的實際情況與最新需求,結果顯示,受訪的 925人中,近半數“90後”與逾4成的“00後” 受訪者明確表示5年內沒有結婚的計劃。而以10分為滿分,居民生育意願平均分為4.76分,較2022年生育調查的6.33分下降了1.57分。

婚姻和生育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石,婚育率下降可能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首先,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嚴重,勞動力缺乏會加劇,給本澳的經濟發展造成困難。其次,家庭結構的改變可能導致家庭關係緊張,孤獨老年人增加,家庭和社會支援系統受到影響。再者,生育率下降會影響教育、醫療等社會資源的分配,可能導致社會服務不足。甚至,生育率下降也會直接影響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例如國家安全、文化傳承等方面。

正如婦聯副理事長黃潔貞所說,調查反映青年群體對婚育觀念改變,未來或進一步加劇婚育率下降,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將造成負面影響。社會各界需共同思考透過“組合拳”方式,扭轉或減緩出生率持續下降勢頭,包括研究向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發放持續性的育兒津貼,減輕家庭負擔;參考有薪產假報酬補貼方式,推出包括恆常性產假報酬補貼、親職假等家庭友善措施補貼項目;盡快推動經屋恆常性申請及推動夾屋興建計劃,在申請評分上針對已婚青年家團提供更多的加分優惠等。

要解決婚育率下降的問題,筆者也認為首先需要從制度層面入手,推出更多家庭友好政策,如育兒津貼、親職假等,幫助家庭承擔起照顧子女的責任,減輕生育壓力。同時,加強家庭教育,提倡尊重家庭、婚姻和生育的傳統觀念,培養年輕人的家庭觀念和責任感,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特別是住房問題,若是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居者難有其屋,嚴重影響青年一代的婚育觀,從長遠來看非常值得官方正視這一問題。此外,還可以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弘揚正能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人們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和生育的意義——。

未婚人士結婚意願明顯偏低,青年群體的生育意願亦顯著低於平均水平不是朝夕可以解決的問題,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逐漸改善居民的婚配觀念。鼓勵居民生育意願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組織、家庭等各方應該攜手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實現人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生育是每個家庭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婚姻家庭穩定、生育健康,才能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和繁榮。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