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低對互聯網使用的依賴

2024-05-28

【特稿】電子媒體盛行下,閱讀實體書、紙媒的人,習慣和時間變得越來越少,繼而以電子書、社交平台的網上資訊為取代;由於時下不同年齡的人的閱讀習慣由實體轉向電子化,除了方便,亦包括了資訊的即時性,進一步加劇了居民對互聯網的依賴,網絡沉迷或成癮,對每個年齡層的人士都有存在,除了依賴自制能力,適當推廣居民對實體書的閱讀習慣,都有一定幫助。

根據《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趨勢報告 2024》的顯示,本澳未成年人上網率達 91%,相關活動以透過智能手機瀏覽影片、玩網上遊戲、使用社交平台等為主。在資訊科技應用滲入不同年齡和生活層面之下,互聯網的使用人群層面上至70、80 、90歲長者,下至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除了娛樂、還有取得資訊(如觀看新聞)、透過個人通訊軟件與親友聯繫、還有部份人會透過短片、影片、電子書等,從中取得不同的知識,另外,智能家居的應用、5G科技在工業、商業、民生層面的應用,都令到不同年齡的人對於互聯網有不離手的習慣。上網成為了生活習慣,起床第一件事,未必是開收音機、電視接收資訊,而是透過手機、智能電子產品,進入新聞媒體瀏覽最新資訊,早餐或交通時間則瀏覽社交平台、個人通訊軟件等,了解網友、親友的動態。由於互聯網資訊有即時性的優勢(如直播、即時新聞),大部份資訊都是免費向公眾開放,而且資訊內容豐富、易於搜尋,受眾也是被動的吸收,只需要播放及收聽,大腦會自動接收資訊,無需如閱讀紙本資訊般費勁,所以取代了大部份的傳統紙本媒體及書本。有利也有弊,互聯網的應用帶來了網絡成癮及過度沉迷的問題,背後亦衍生出網絡詐騙、網絡欺凌等問題,也有網上沉迷賭博、沉迷網上遊戲不能自拔的情況。除了自制能力較薄弱的年青年、兒童,長者也是其中一員,同樣需要關注。

最佳的方法,是推廣要建立有自我制約的互聯網使用時間,例如每日下班後、放學後、長者則在日間或晚上,讓自己可以使用互聯網多久的時間表,一小時、兩小時還是三小時。與家人共處的時間,例如早、午、晚三餐中,甚麼時候、場合不可以或可以使用互聯網?最理想是為家庭成員設立一個規則,例如晚餐時大家放下手機,與家人多溝通和交流,勿讓大家各自進入互聯網的世界,而忽略了真實世界中家人的相處。另外,建立共同的活動,如設閱讀實體書、媒體的習慣、一家人玩桌遊、做家務、做簡單的家居運動等,減低對互聯網的專注力。

文化局於 5月至 12月期間每月第 4個星期六推出“以書易書”,以“一書換一書”方式開展圖書交換,透過搭建穩定的圖書交換平台,增加閱讀資源在社區流轉,持續建設閱讀之城。雖然電子書、短片文化盛行,實體書仍然有不少粉絲,筆者希望市民藉著這個活動,重拾閱讀實體書的樂趣,也從中減少每日對互聯網的依賴和使用時間。

日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