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602號
2024年02月20日
星期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賦能青年創業
2024-02-20
【特稿】《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五年來,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大灣區發展的東風吹遍各行各業。
行業脈動離不開年輕血液。近年來,一批批青年懷揣夢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澎湃浪潮中書寫創業故事,為灣區建設增添能量,也在區域發展進程中收穫財富和成長。
三年前,在加拿大學習、生活了七年的鍾文聖回到廣州。因專業主攻商科,一直對投資感興趣,他加入股權投資平台澳創時代,致力於為澳門、內地及國際科創人才提供創業支持,公司在澳門和橫琴設有孵化基地。鍾文聖稱自己是“創業型人格”,享受推動一個想法“從零到一”實現的過程。在大灣區從事投資,他體會到成就感——“實打實解決一些問題,給粵港澳發展添磚加瓦”。
“澳門是國際自由港,橫琴深合區交通方便、經貿往來成熟,有非常好的經商環境,而且人文上幾乎沒有地域差異,溝通效率高。”鐘文聖說,他可以一天往返多地,上午在橫琴辦公,下午到澳門跟進項目,傍晚回珠海,感覺所到之處像同一個城市。
他還談到,澳門、珠海社會環境非常和諧,無論是本地人的包容程度還是政府和企業的聯合程度,都會吸引優質項目,他自己也能感受強烈的歸屬感。
與大灣區“雙向賦能”是鐘文聖心中的願景。“澳門吸引內地優秀的企業,帶來更多創新產業,首先能夠做到的就是賦能粵港澳青年,作為年輕人我們擁有更多機會。”未來,他期待自己發揮所長聯絡海外,依靠澳門“一國兩制”優勢和國際城市地位,推動科創企業落地和出海。
對澳門青年許濠傑而言,回到大灣區創業既是巧合也是注定。在美國加州讀本科的他,原計劃繼續讀研。一次內地參訪項目的經歷成為他創業的契機。在參訪深圳企業時,他直觀感受到技術迭代的速度,意識到留下來投身機器人產業是難得的機會。他給了自己半年時間創業,創立了“MoBot機器人”。
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許濠傑了解澳門的市場需求和痛點。他看好人工智能進步對機器人技術發展起到的催化作用,認為將內地技術引入澳門、對接具體應用場景,會有很大價值,相關技術也可以出口海外。
談到大灣區的創業環境,許濠傑說自己心態比較開放和輕鬆。“橫琴有租金優勢,沒有太大壓力,我們可以放心地去做,失敗也不怕,整個大灣區機會很多。”他表示,大灣區的創業環境是得天獨厚的。“每個城市都發揮自己的優勢去發揮作用,例如澳門有中葡資源,香港金融業發達,深圳智能製造領先。大家合作起來很近很方便。”
在澳門讀完碩士後,研究電子競技體育的余子興加入了總部設在廣州的體育訓練機構“水木射擊”,與其創始人共同籌備創立“水木射擊”澳門分支。
他告訴記者,奧運會首金一般由射擊項目產生,這一運動值得更多關注,而他所在的機構致力於培養專業人才,學員目標是走向亞運、奧運賽場。“目前射擊在澳門還是小眾,但小眾就意味著有普及的空間,未來應當走得更遠。”他說。他又談到,以前廣州人求學之後可能就回到廣州,最遠去深圳,澳門、香港年輕人也類似。“現在人才政策打通,我們在整個區域都有機會。”在他看來,自己不僅是廣州人,也是灣區人。(XNA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