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拼搏奮鬥 融入新發展格局
2024-01-19
2023年11月下旬,總部位於深圳的比亞迪公司宣佈,第6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第一個“100萬輛”用時13年,最近的第六個“100萬輛”僅用時3個多月。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25.8%。放眼廣東,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增長了4.3倍。
在惠州,德賽電池、億緯鋰能等“鏈主”企業的湧現,帶動形成千億元規模的鋰電池產業集群;在佛山,一個北滘鎮就形成了智能家電、高端裝備、機器人等多個產業集群,鎮域經濟規模超千億元……廣東正大力培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2023年底最新數據顯示,廣東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已達3.42%,同比提高0.21個百分點;深圳、東莞、惠州、廣州分別達5.81%、4.1%、3.44%、3.43%。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6.9萬家、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2024年重點任務之首。
這表明,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才能順應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不斷增強應對外部風險能力,增強產業鏈韌性和安全。
在自強不息精神中奮力攀登
新的征程,需要在高質量發展中勃發新氣象,但這一過程不可能是鮮花掌聲中的樂享其成。步入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全球經濟依然低迷,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等問題凸顯。
早前召開的中共廣東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明前行方向——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硬實力”。
踏破荊棘必遇繁花。
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如今,一系列正在推進的改革舉措為企業提供著不竭動力。眼下,在惠州大亞灣開發區新興產業園北區,工人們正在搶抓工期,推進惠州軟件園、科創智造產業園主體工程施工。園區尚未投入使用,已有思傲拓科技、德萊仕等8家企業簽訂意向入駐協議,預計產值達20億元。
“招商團隊替我們想到了項目所有落地事項,基本上沒操什麼心。”思傲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卓明對大亞灣開發區“店小二”招商服務印象深刻。
營商環境猶如自然生態環境,企業家和企業如同“候鳥”,哪裡環境適宜就“飛”向哪裡。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讓“候鳥”樂於“築巢”,正是中國經濟永葆生機活力的密碼。
“企業所得稅率從25%降到15%,個人所得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徵,這對我們發揮所長、開拓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有極大幫助。”在前海執業的香港稅務師鄭康祥細數“獲得感”。
普華永道中國發佈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3年度營商環境藍皮書顯示,目前前海基本實現“營商環境在2025年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目標。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產業和科技加快融合發展,“百千萬工程”實現良好開局,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扎實有力……廣東持續奏響進軍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圍繞落實“錨定一個目標,激活三大動力,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的“1310”部署,以“再造一個新廣東”的意志和幹勁奮力開拓、攻堅克難。
不久前,廣東省政府網站公佈了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23年至2030年,展望至2035年,五大都市圈將加快打造廣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增長極。
一系列政策舉措有破有立、統籌推進:從完善反不正當競爭協同共治機制,到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重點推動新業態新領域準入環境持續優化,打開了廣東經濟發展的新空間,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智慧力量。
從深圳西海岸遠眺,大鏟灣碼頭橋吊繁忙作業,世界級跨海工程深中通道隱約可見,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樓不斷改寫著天際線。
今天,得風氣之先的廣東正在拼搏奮鬥中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答卷。(X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