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灣區』加速構建 公共服務融通共享

2023-12-11

【中新社廣州12月10日電】(記者蔡敏婕)清晨,在廣州的一家街角麵館,粵港跨境貨車司機林曉東用手機掃碼消費一碗雲吞面後,利用導航系統把一貨櫃新鮮蔬果運至香港灣仔的超市。“新鮮到港!”香港消費者拿起一盒青蘋果番茄,掃碼追溯得知蔬果產地為廣東韶關;在廣東韶關某個村莊的政務中心,香港新農人黃梓楠通過“粵智助”跨境通辦系統實現業務跨境辦理,“不用回香港辦理了,我在這裡的系統可以實現”.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推進實施階段,正由“製造—貿易”的合作發展到公共服務、智慧政府、科技研發、金融貨幣等多領域深入合作階段。第二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暨數字灣區發展論壇10日繼續在廣州舉行,粵港澳大灣區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在會議上就智慧政府建設和數據治理方面繼續深化交流合作。

共建“數字灣區”,關鍵在於“聯通”,以數字化推動三地規則機制有效銜接、新型基礎設施高效對接,促進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加速打造統一大市場和優質生活圈。

目前,粵港兩地共同建成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在線跨境通辦服務專區,首批共上線108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同時,廣東在港澳設置近20台“粵智助”跨境通辦自助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置60多個跨境通辦窗口,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居民線下辦事需求。

如何加速“數字灣區”的構建?在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南部市場主管合夥人張立鈞看來,促進數據跨境流動、互聯互通是實現“數字灣區”的重要基礎。

“目前,粵港在數據資源的確權、交易、流動等方面機制尚不統一,交易活躍度和市場影響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張立鈞建議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探索“數據特區”試點,運用隱私計算、安全隔離、可信任驗證等關鍵技術,加強跨境數據流通服務與分類管理,與此同時,支持經許可的企業、高校以及研究機構,以“數據可用不可見”為前提,進行數據挖掘、計算、分析及應用等科研工作。

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表示,廣東將會同港澳地區建設高速泛在融合的網絡基礎設施,加快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推動大灣區算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為推動灣區數字化進程,龍頭企業積極佈局。“數實融合”“賦能產業”是本次論壇上的高頻詞。騰訊雲副總裁楊晨表示,騰訊雲推出覆蓋工業、交通、政務等超過130種產業場景,為超過400個行業提供解決方案。中國聯通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光說:“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需要構建適應數據要素特徵、促進數據流通利用、發揮數據價值效用的新型數據基礎設施。”

得益於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政策措施“軟聯通”的發展,目前已有3200多名港澳專業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累計3500多人通過“一試多證”獲三地技能證書。港澳居民在粵參保超過34萬人次,“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廣東”逐漸成為現實。

用數字技術實現更好的“聯通”,歸根到底讓居民真正能够享受到數字智慧城市的服務。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強調,要把視角歸根到“人”,提升居民的獲得感,促進人員流動、民心相通。

有學者認為,三地政府需要加強政策協調,實現數字治理的體系建設,制定共同的規範和標準;加強技術合作和研發,提供更加精準的人才政策;還需要加強數據安全和風險管理,推動數據共享和信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