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487號
2023年10月05日
星期四
婦聯冀審視社區發展應對老齡人口需要
2023-10-05
【特訊】近年本澳社會人口老齡化及少子化加劇,可預期未來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及老年人口撫養比率將持續上升。長者事務委員會委員、婦聯副理事長周惠儀認為,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需要在現有的政策基礎上,朝向打造更養老、安老、適老的社區環境,建設長者友好型社區,並加強關注其心理健康及隱蔽長者所需。
周惠儀指,政府一直透過落實“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的各項措施,致力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社會。然而,疫情過去三年的發展,大大改變了社會結構,尤其對於長者而言,包括醫療、居住、消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生活型態,都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以上各項因素在社區環境如何協調發展,都將直接影響長者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參與。
與此同時,隨着澳門已邁入老齡化社會,長者服務需求只會不斷增加。周惠儀提到,政府主要以居家式養老為主,社區式養老為輔,機構式養老作補,縱使當局致力增加服務供應,縮短安老院舍排期,但長者院舍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仍有待改善;加上,近年時有發生長者倒斃家中的都市悲劇,反映不少獨居長者因不認識社會服務,或有一些因身體機能衰退、不良於行,他們較少或未能與外間接觸,有需要時亦不懂求助。因此,如何持續推動和優化居家式養老政策,以及擴大對“隱蔽長者”接觸面及心理支援工作,需要社會共同關注。
為實現“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的政策目標,周惠儀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全方位審視社區發展,檢視長者人口比例較高(如石排灣公屋群)的社區,透過從住屋、交通、醫療、民生、活動空間、社區服務等多個角度,充分探討其基建設施、居住空間、無障礙環境等方面,能否滿足該區老年人口逐年增長的客觀現實和實際需要,及早應對“人口及社區老齡化”所帶來的多樣化、多層次、多維度養老需求;二、建議當局持續與社服單位及社團緊密合作,透過長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活動,加大力度發掘“隱蔽長者”,尋找被忽略的潛在服務對象;三、建議針對性地增加和普及長者心理健康服務,增加長者群體接觸面,藉此鼓勵其積極參與到社會事務活動,助力長者在晚年生活中創造價值,提升其心理及社交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