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不等於閱歷?高知人士中招『電詐』惹議

2023-09-18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中國科學院博士被騙至緬甸”“女碩士遭遇殺豬盤”……就在中國多方聯手重拳打擊“電詐”(電信網絡詐騙)之際,一些高學歷被騙者的經歷引發輿論關注,屢屢登上社交平台“熱搜”榜。

近年來,“反電詐”一直是中國社會的高熱度話題。特別是近期中國警方掀起一波打擊跨境“電詐”的風暴,社會各界也積極投入到“反詐”行動中去。坊間輿論高度關注“電詐”的新“套路”新動向。

本月初,一位被騙至緬甸、失去人身自由一年多的中國科學院博士終於獲救回國。他向媒體講述了自己落入跨國職業招聘陷阱的曲折經歷,“博士”身份令其遭遇受到廣泛關注。無獨有偶,“女碩士遭殺豬盤兩周被騙138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話題近日再度沖上熱搜,令人慨嘆。

人們印象中,不熟悉互聯網的老年人是被騙高危群體,為何高學歷人士也屢屢“中招”?多地警方的數據,印證了這一現象。廣東佛山順德區某派出所今年公佈的轄區最新數據顯示,“80後”“90後”和高學歷人士漸成電信詐騙重要目標人群,大學學歷(含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被騙人佔比高達43.1%;2021年1月至4月,浙江省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18萬件,其中百萬元以上被騙案件中,大專以上學歷受害人佔54.6%;2020年,一項“太原被詐騙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被詐騙人口中52%屬於高學歷人群。

“讀了這麼多書,竟也這麼容易被騙?”眾聲喧嘩中,有人如此議論。紅網評論指出,高學歷並不代表高閱歷,在識別和防範騙局方面,他們的能力未必比得過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人。新京報則發文稱,“讀書”不能祗是學會知識,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更要學會環境識別能力、學會自我認知,也就不會輕易掉進低級詐騙陷阱裡。

也有網友認為,被騙與否,與智商無關,祗是還沒遇上適合你的詐騙“劇本”。“嘲諷”被騙者祗會助長“受害者有罪”觀念,讓受害者感到恥辱,從而不敢站出來報案,這對整個社會都是不利的。

央視“天網”欄目曾播發紀錄片《反詐勸阻紀實》,揭露了初中都沒畢業的騙子如何將碩士、博士、大學教授騙得團團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副教授王曉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道,詐騙分子往往會針對不同年齡群體的特點“精準施策”“因人施騙”,以各種深諳人性、不斷翻新的“劇本”,使很多人防不勝防,掉入精心佈置的陷阱。

近年來,中國官方多方施策,構築防詐反詐“防火牆”,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2022年,中國警方破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46.4萬起,緝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頭目和骨干351名。今年8月,中泰緬老四國警方啟動合作打擊賭詐集團專項聯合行動。根據中國公安部發佈的信息,截至目前已有多批千餘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移交中方。

王曉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除政府層面對違法犯罪行為持續高壓地進行嚴厲打擊之外,有關行業也要加強監管和風險防控,持續加強行業治理,減少可被犯罪分子利用的漏洞和機會,從個人層面來說,應該繼續提高防範意識和識騙能力,有意識地做好個人防範工作。

有評論則提醒公眾,與其對受騙群體的高學歷背景過度渲染,不如關注和警醒這樣一個現實:生活在瞬息萬變的風險社會之中,無論學識多寡、智商高低,每個人都可能被騙子盯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