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424號
2023年07月22日
星期六
加快落實第二層退休保障制度
2023-07-22
【特稿】2023年社文範疇施政方針中,有提及「鞏固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讓勞動人口享有更好的退休及供養老保障,應該及早規劃,正式落實將非強制式央積金走向強制之日程。
2021年10月29日,社保基金公佈的《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審視報告中指:「非強制央積金分配制度自2010年至2020年底政府撥款累計逾286億澳門元,帳戶擁有人最高可獲分配撥款及收益合共86910澳門元,為構建制度打下基礎。制度實施3年來取得一定成果,本已具備邁向強制實施的條件,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對澳門經濟造成衝擊,建議特區政府2021至2023年設為期3年的觀察期,並視乎經濟復甦情況,設5年及7年準備期兩個方案,於2026 或 2028 年實施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 。以及就權益歸屬、與私退金銜接以及供款計算基礎上下限等,均建議按目前制度標準作平穩過渡,避免產生任何不確定因素。」2023年社文範疇施政方針中,有提及「鞏固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提出:持續監測本澳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按照養老金加敬老金不低於最低維生指數的施政方向,審慎和務實地保障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障水平,以及定期審視本澳整體經濟復甦情況,密切關注本澳民生狀況,分析環球及本澳經濟數據,並聽取社會意見,從而謹慎部署推進強制央積金的準備工作。同時,繼續走訪更多不同的企業及團體,舉辦專場講座和講解會,以及採取多元化宣傳渠道,推動公共事業機構、學校及社服機構參與非強制央積金。今年已過了7個月,上述工作進展如何?是否又是走流程、拖日子之中?
工聯於7月初發佈的一項長者生活調查中,有超過8成受訪長者表示:主要收入來源是「社會保障基金的養老金及個人儲蓄」,其中四分之一人沒有緊急備用三至六個月的生活費,亦有兩成受訪長者願意繼續工作,主因是經濟考量。老齡化社會問題除了對醫療服務構成壓力,在其他層面的支援上亦有一定壓力,例如長者的社區服務、住屋,由社會保障到經濟層面,都有一定的壓力。非強制央積金於2018年起實施,本地就業居民中,有退休保障的比例已超過五成四,政府有為合資格的本地居民設立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賬戶,當財政開支當年有盈餘的情況下,會為賬戶注資。但是,不少中小微企、散工、自僱人士,仍然只是停留在單薄的退休保障計劃之中,除了享有社保中的養老金、就只有依靠自己的儲蓄為退休生活未雨綢繆。退休金的構建,應該由個人儲蓄、社保基金及由僱員及僱主共同供款的私退金組成。2022年人口統計中,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佔總人口13.3%,2036年,本澳長者將佔人口20.7%,即每5名居民中便有一位長者。為減輕未來人口老化帶來的壓力,完善加快落實第二層退休保障制度,不宜再拖。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