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423號

2023年07月21日

星期五

大炮台

故事說不完

2023-07-21

大炮台內的古炮多刻有英國鑄造廠標誌徽章

大三巴炮台是澳門現存最大座最完整的古炮台

炮台入口處石雕『聖若翰洗者』像標榜此位聖人保佑澳門

十六世紀的佛朗機銃

瀏覽大炮台的旅客喜愛在古炮旁留影

得勝花園內的紀念碑刻有葡文描述1622年『得勝之戰』事蹟

疫情走過,澳門旅遊業恢復興旺,在節慶過後,多處旅遊景點依然見到不少旅遊團到訪,紅帽、黃帽團客頻現,週五至週日尤甚,特別是本澳的世遺景點,更見人氣。早前到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走一轉,知曉旅遊業『番晒嚟』。大三巴牌坊四周人流可說是旅遊業旺淡指標,而大炮台多是喜愛感受澳門歷史文化的遊客必到之處,瀏覽大炮台(包括炮台內的澳門博物館)的遊客,對炮台的建築布局、古炮都十分欣賞,很多遊客都愛在古炮前拍照留念,感受一下澳門的歷史文化,了解一些有關炮台典古,雖然炮台入口處有關於炮台歷史簡介,旅遊人士只憑簡介略知一二,未能對大炮台因何在澳門眾多古炮台中名氣最大,其實大炮台除是澳門現存最完整的古炮台,和與大三巴牌坊連成一體外(同屬昔日聖保祿教堂建築部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四百年前在防衛澳門的歷史上擔當了最重要的角色,大炮轟潰來犯敵軍揚名,奠定了歷史地位。

炮轟退入侵者保護城區

今年初開始在澳門海事博物館內展出的『澳門海上防禦四百周年專題展』,當中重點主題之一是『得勝之戰──葡荷澳門戰役』內容,就講及大三巴炮台對是次戰事的重大影響。『得勝之戰』是指在一六二二年發生在澳門的一場防衛戰事,荷蘭人當時企圖入侵已由葡人管治的澳門城區,在一六二二年六月廿二至廿四日三天內,荷蘭艦隊持續炮轟澳門,並派軍隊登陸侵入,最後遭到從大炮台內的大炮發炮轟擊,荷軍中彈傷亡後節節敗退,結束三天戰事,而當時的大炮台是尚未完全建成,葡人為紀念此戰事勝利,稱之為『得勝之戰』。

當年炮轟荷蘭軍隊的大炮台,非由一般葡軍駐守,而是居澳的耶穌會會士,因為大炮台原為耶穌會聖保祿學院教堂(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的天祭台,是為保護耶穌會的產業,原為防範海盜而建,故大三巴炮台原名聖保祿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在『得勝之戰』發生前五年(一六一七年)才興建,在此戰役時,擔當澳門海上防禦工事的只有數座規模不大的炮台,包括媽閣炮台、加思欄炮台和西灣燒灰爐炮台等,而當時的大三巴炮台雖然是完整設計的大型堡壘炮台,但仍在興建中(建築歷時十年,至一六二六年始完成),故此炮台的守衛者是耶穌會會士而非駐澳葡軍。

『得勝之戰』教士有功

現時遊客喜歡在大三巴的古炮前拍照留念,這些古炮,卻不是當年轟退荷蘭人的大炮,而是已經過兩度更替,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鐵鑄大炮。在『得勝之戰』事後,澳門首位真正上任的澳督馬士加路也 Mascarenhas正式到澳門就職(實則上仍是被視為『兵頭』,因其職責只是管理軍事防務,行政管理是由當時的議事會負責),並將官邸設在大炮台內。

馬士加路也就任後,知道大炮台在軍事上的重要性,除開始在城市進行建造炮台工程外,並要鑄造火力強大的新炮,為了要鑄造大炮,便在澳門設立了『澳門皇家鑄炮廠』,由在果亞的鑄炮世家卜加羅經營,因此該鑄炮廠又被稱為『卜加羅鑄炮廠』卜加羅鑄炮廠所鑄造的大炮,替代了在『得勝之戰』時轟退荷蘭人的大炮,卜加羅鑄炮廠在一六五六年結束,但卜加羅大炮在澳門炮台服役了近兩百年,至一八七二年才全部退役。

現存古炮非當時火力將軍

至於現時安置在大炮台內的古炮,則是澳葡政府在卜加羅大炮退役時,從英國購入的一批新鑄鐵炮取代的,現時大炮台的古炮上可見到有『B‧P&CO‧』的字樣,這些大炮是當年鑄造廠Bailey Peggo and CompanyH的簡寫,也有部份古炮鑄有『WCO.』則是由另一家鑄炮廠Waiker&Co生產的。大炮台內現置有的古炮,全都鑄造於一八零六年,至於『澳門製造』的卜加羅大炮,則在澳門沒有保存下來。

大三巴炮台在一六二二年『得勝之戰』留名,當年保衛戰役中的大炮雖然已不存在,但有關炮台在此次戰役中所擔當重要角色的歷史則長遠地保留下來,當中包括在炮台入口處的頂端,有石雕──『聖若翰洗者』像,因為在戰役中擊退荷蘭人當天是六月廿四日,是天主教『聖若翰洗者』紀念日,因此當時葡人認為得到聖若翰的保佑,促使戰爭勝利,於是將祂奉為澳門主保聖人,澳葡並將六月廿四日定為『澳門主保日』,後來澳葡政府將之改為『澳門城市日』,並定此日為公眾假期,至澳門回歸後取消,現時六月廿四日仍是葡人和土生葡人社群的傳統節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