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兩大活動項目規劃

應把主題與信仰互為區分

2023-07-21

陳溥森

【來論】日前,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公開介紹了擬透過整體規劃設計,把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改為多元復合的市民運動公園,以及利用黑沙海灘閑置土地打造青少年體驗營的兩個概念設計,並徵詢社會意見。連日來市民普遍表示贊成和支持,眾多意見認為,兩個項目選址合適,市民運動公園項目充分利用了空間設置多元體育設施,有助緩解整個北區運動設施不足的問題,亦利用地下空間提供一定數量的公共停泊車位置一舉多得;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則充分利用周邊的閑置土地,建造多功能活動休閒空間,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內容豐富、功能齊全的休閑體育場所。盡管這兩套規劃並非最終方案,仍有待徵集意見繼續優化,但人們依然能夠通過文字、數據、圖片,看到當局的大局謀劃和長遠思考,可以說這兩個項目是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全面佈局、功能齊全的社區優化計劃。

這兩個規劃的最大特點是跳出了孤獨規劃、忽略周邊環境整合的舊思維,而是把主體功能定位與周邊社區生活環境整合同時考慮,既融合社區、親子、遊戲、休閒等元素,又把優化交通配套、停車泊位、巴士線路一併設計,這必定能有利於整個社區生活環境的大改變。

當然,坊間也有意見認為政府對重大決定欠缺諮詢,不透明,對項目開支巨款有質疑,覺得“先斬後奏”有違現代公共行政應有的操作模式等等。既然政府巳作公開介紹,無非也想聽聽社會的各方意見,因此展開理性討論、表述不同意見實屬正常。其中有意見對花費巨款在黑沙水庫建立大型觀音雕像一事提出質疑,認為周邊要有相應宗教設施,觀音像面向海灘奔放景觀與尊重信仰相悖。其實這應是曲解了項目規劃的原意,混淆了“觀景台”與“佛道場”兩個功能。眾所周知,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化身。在民間,觀音菩薩的寓意和象徵非常豐富,廣大信眾覺得觀音菩薩代表著聖潔寧靜、逢凶化吉、吉祥如意等多種含義,經世代傳承早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也在心中形成消災解難、普渡眾生的一個圖騰。因此無論在公共地方,抑或在私人住宅都有供奉。黑沙水庫旁的觀音像平台,規劃注明其功能僅是一個藝術雕像“觀景台”,只要天神的擺放朝向能尊重佛教習慣,設置在山清水秀山間、俯瞰優美海景的地方並無不妥之處。倘若以“佛道場”的視角去理解,則要開山劈石在周邊大興土木建設宗教設施,以便信眾供奉朝拜,這對山體與綠化現狀無疑破壞很大。兩者混為一談,便會令問題糾纏不清,況且有些事情如何理解往往見仁見智,正如警察局大廳可供奉“關公”,黑社會堂館可崇拜“武聖”一樣。不管怎様,能諮詢、能討論都是一件好事,希望最終能形成最佳方案。

兩大項目概念規劃目前尚未成熟,冀望在修訂時能對環境生態保護、無障礙棧道設置,以及歷奇、滑板、野戰活動的安全性指導,乃至設置小型救護站等都能有周詳的考慮。這些都有待當局以開放的態度聽取社會意見,集思廣益,把方案規劃得更豐富、更安全、更受市民歡迎。

** 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