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中法再互動,中歐合作如何擦出『新火花』?

2023-06-19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 郭超凱 邢翀)應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6月18日至23日對德國、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作為世界大國和國際舞臺重要力量,中德、中法關係早已超出雙邊範疇。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歐洲問題專家指出,中方領導人此訪有望推動中德、中法務實合作擦出“新火花”,進一步鞏固中歐合作共贏的主基調,為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注入更多穩定性。

一段時間以來,中德、中法頻頻互動。去年11月,德國總理朔爾茨到訪中國,成為中共二十大閉幕後首位訪華的歐洲領導人;今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開啟新冠疫情後首次訪華;1個月後,秦剛出任中國外長後的首次歐洲之旅就到訪了德國、法國。

談及中歐之間的熱絡互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此次中方領導人出訪是近期中國和德法高層往來的延續,也充分體現了中方對中德、中法關係的高度重視,彼此間的頻繁互動不斷對外釋放加強溝通協調、推進互利合作的積極意願。

外界對此訪的具體議程頗為關注。從中方公佈的行程來看,中方領導人將訪問德國並舉行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訪問法國並出席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

中德政府磋商機制被視為推動中德各領域務實合作的“超級發動機”,自2011年啟動以來,在不斷充實中德關係內涵、拓展中德務實合作、規劃兩國關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輪磋商中德領導人重回線下面對面,也預示著兩國政府高層往來將回歸常態化。

中方領導人此次將出席的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由法國總統馬克龍倡議舉行,峰會旨在讓更多國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資金,用於氣候保護、扶貧、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崔洪建表示,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是一場國際峰會,中方領導人出席該峰會預計將開展雙多邊會晤,對外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幫助全球經濟重振信心。

訪德期間,中方領導人將出席第十一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並同兩國經濟界代表深入交流;訪法期間,中方領導人還將廣泛接觸中法兩國經濟界人士。在外界看來,中方領導人此訪與經濟界人士廣泛接觸交流,有助於推動具體合作項目達成,將政策利好落實到行動上。

事實上,中國已連續7年保持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一季度中法貿易額也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此前,朔爾茨和馬克龍訪華,隨行的豪華企業代表團滿載而歸。而此番中方領導人出訪,料將與德法加大經貿合作,擦出合作“新火花”,推動中德、中法務實合作再上新台階。

做大共同利益“蛋糕”鞏固合作共贏主基調

中歐作為多極化進程兩大力量,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2022年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係。但一段時間以來,受多方影響,歐洲內部出現了與中國“脫鈎斷鏈”的雜音。

德國和法國被普遍視為歐洲經濟的“雙引擎”,外界廣泛認為其態度一定程度影響著歐洲對華關係走向。受訪專家認為,中方領導人此次歐洲之行到訪德法,凸顯了中方對中歐關係的高度重視,雙方應繼續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進一步鞏固合作共贏的主基調。

去年11月以來,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在反對“新冷戰”“脫鈎斷鏈”上逐漸形成共識。朔爾茨去年訪華時就表態反對“脫鈎”,願同中方繼續深化經貿合作;馬克龍來華時明確表示雙方應共同努力,不掉入“脫鈎斷鏈”的陷阱。

“中歐關係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環節。目前中歐關係開始止跌回穩,如何行穩致遠,至關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指出,在中國經濟快速復甦的情況下,歐洲“反脫鈎”的呼聲漸起。

崔洪建認為,過去歐洲對華政策陷入失衡,過於強調所謂“去風險”。隨著雙方交流重啟,近期歐洲對華討論正逐漸恢復平衡。此次中方領導人到訪歐洲將進一步夯實雙方共識,推動歐洲對華認知向更健康、更全面、更客觀的方向發展。

今年適逢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中歐關係進一步發展迎來重要契機。作為全球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關係關乎雙方福祉,關乎全球穩定和繁榮。

受訪專家表示,在當前世界經濟復甦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中德、中法拒絕對抗,擴大合作,有望充當國際局勢的“穩定錨”,也為世界穩定注入“強心針”;中歐全面推動重啟各層級實體交往,有利於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為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提供更多的確定性、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