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貿易倡議或得不償失

2023-06-15

【香港中通社6月1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民進黨當局6月初與美方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議,其官員標榜為“台美經貿關係歷史性的里程碑”。但輿論觀點指出,相關協議未回應台方最迫切需要,尤其一些舉措恐單方面有利於美國產品大舉進入台灣市場。

據了解,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有12項議題,首批協議包括貿易便捷化、反貪腐、中小企業等五項議題,後續仍有勞動、環境、農業等7項議題待協商。民進黨當局宣稱,將以“堆積木”方式加強對美經貿,並朝向簽署“台美自由貿易協議”努力。

美方將協議簽署形容為“一項成就”,“代表著加強美台經濟關係的一個重要步驟”。

台灣方面則宣稱,該協議是“1979年以來最具規模、最全面性貿易談判的階段性成果”“彰顯出台灣經貿受到國際重視與肯定”云云。

不過,有台媒注意到,首批協議不涉及關稅減免,今後談判也沒有貿易協議通常會納入的市場准入項目。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21世紀貿易倡議”完全由美方主導,其中所包含的議題也幾乎都由美方決定。目前為止,大都屬於框架性內容,與傳統自由貿易協議強調的關稅減免、市場准入有很大不同。現在簽署的內容對於台灣進出口會有多少幫助?帶動的GDP增長率有多少?因而增加的就業機會有多少?顯然,第一階段協議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美國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由於台灣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框架”,美方以“21世紀貿易倡議”取而代之。曾擔任馬英九時期台行政機構負責人的陳沖說,對於美台經貿,台灣需要的是“避免雙重課稅,真正對等的自由貿易協議”,而非只弄個像安慰劑的“貿易倡議”。

台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撰文稱,該協議充斥著許多台灣現有規範或已簽署的WTO協議內容,多屬空洞的原則宣示,具有實效的條文相當有限,徒具象徵意義。從其內容來看,對台灣實際效益將極為有限,且無益於緩解台灣經貿困境。

實際上,民進黨當局也曾宣示更高目標,但其意圖與美方商談的“自貿協議”一直缺乏進展,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印太經濟框架”未果。2024年台灣大選將屆,民進黨只能將內容空泛的“21世紀貿易倡議”宣揚為對外經貿的“重要進展”。

更令社會質疑的是,民進黨當局堅決不讓貿易倡議送立法機構審查。在野黨立委表示,2014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民進黨以未經審查為由發動“太陽花運動”,阻攔該法案。現在對於台美貿易倡議的處理卻便宜行事,大搞雙標。民進黨在立法機構佔絕對多數席位,卻拒不送審,不知道想掩飾什麼。

有專家擔心,在下一階段農業議題談判中,台灣或被迫開放更多美國農畜產品和加工食品;公營事業方面,台灣鐵路、糖業、電力等企業或受到外部強力介入,對民生、經濟帶來更大壓力;數字貿易部分,則單方面有利於美大型電商在台灣佔據更大市場。

在美台經貿談判中,美方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台灣只有完全服從與配合。民進黨當局的如意算盤是,在短時間內交出一張看似亮麗的“成績單”,營造台美經貿關係取得“重大突破”的假象,為明年選舉加分。但這份貿易倡議究竟會給台灣帶來什麼好處,以及哪些副作用,有待逐漸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