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企改造舊區

市民驚聞景點

2023-06-03

賀一誠在農曆新年到舊區巡視(資料圖片)

【特稿】上星期,行政長官賀一誠會見傳媒時提及,六間博企已經提出改造六個舊城片區、引入商業元素的詳細規劃,政府已經基本全部同意。並表示,希望熟知遊客心態的博企引入元素,活化舊區成為不同景點。

最令人感到刺耳的應該是「景點」兩個字。已有關心規劃和保育的人士私下坦言,感到非常擔心和失望;他們提出的都是專業議題,在此暫不詳述。本篇特稿就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出發,提出很大可能出現問題。

相信不少市民都有相近的「避之則吉」經驗:如無必要不會進入遊客光顧的店舖,不只是飲食,簡單如買卷廁紙,都要遠離遊客總在四周的店舖;因為,價格定必高於沒有遊客光顧的店舖。

如果覺得自己的經驗與上述不符,或許就是衣食無憂,或許就是因為旅客可以坐享其成,例如:並非居於遊客區的高官和商家。只要能夠討好、引來更多遊客,他們就有業績,或在政治或在收益得到紅利,代價則由居民付出。

這不只是本地經驗,外地也有不少同一經驗:越多遊客出入的地方,居民必然受損。首當其衝是租金,原為滿足民生所需的店舖將會結業,隨之就是以遊客為目標的大集團進駐,當區居民怎能再如現在安樂生活?

曾在舊區一間小店堂食,一位街坊高談闊論:遊客進來將會盤活經濟。筆者忍不住口,提出上述看法,再加一句:「到時樣樣都貴,你都無啖好食!」那些街坊沒有再說,小店老闆點頭似是認同。

今時今日,最影響居民的遊客區處於新馬路、議事亭前地、大三巴。他日,博企將六個舊區活化成為景點,受到影響的居民將會倍增,為免支付遊客的價格,他們便要跨區消費。

需要注意的,居住在舊區的會是哪些人?由於未知「新景點」在哪裡,難有準確的統計數字,惟有用常識提出一個答案:就是沒有話語權的弱勢──包括高官常常掛在口邊、聲稱定要關心的長者,他們往往受到欺負卻無力反抗。

歸根究柢,澳門需要多少遊客?可以承受多少遊客?為了健康,大家都知不能大飲大食,「食大個胃」是有病,應該改善習慣,而非變本加厲。同樣,每年四千萬遊客是否「食大個胃」?如果有病,是否不惜代價硬要返回疫情前?

人口高達五十五萬的九點三平方公里澳門半島,還可增加多少景點,還可承受多少遊客?網絡時有提出:何時把行政長官、司級官員等官邸一帶,規劃成為新的景點?真的!為何六個舊區居民需要忍受,高官們卻不需要?

尤記得賀一誠被問遊客數量會否超出負荷,他的表現顯得「火大」,總會反問應否如同疫情時期沒有遊客。這不是疫情前中後的對比,這是拿出兩個極端來對立。客量必須返回疫情之前甚至更多,這是誰的要求?理據又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