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302號
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去年疫情領養貓狗減少
路環市政狗房收容空間擴充本季投用
2023-03-01
【本報訊】市政署表示,疫下被棄置的寵物未見明顯增加,但去年受疫情影響,領養貓狗宗數減少約四分之一。因應市政狗房收容倉長期爆滿,署方早前斥資約一千萬元在路環市政狗房加設組合屋,擴充收容空間,抒緩超收負荷情況。設施期望在今季投入使用。
擴容涉預算開支約一千萬元
市政署動物檢疫監管處處長蔡淑儀昨向傳媒介紹路環市政狗房已完成的設施優化工程。署方早前在該處停車場以組合屋方式增建動物倉舍,增加狗倉狗倉舍,以及醫療手術室、辦公及後勤輔助空間。工程預算開支約一千萬元,施工期近一年。
貓超收六成半 狗超收八成
蔡淑儀表示,過去收容空間有限,兩個市政狗房合共提供七十五個狗倉及四十六個貓倉,但目前共收容一百三十五隻狗及七十六隻貓,兩者分別超收八成及六成半,難按動物情況去分配,當中部份要兩隻甚或更多共用同一倉。
是次擴容將增加三十五個犬籠及廿個貓籠,令兩狗房的狗貓倉籠各增至一百一十個和六十六個,增加四成五。蔡淑儀指,將有助抒緩超收負荷,更好落實功能分區(隔離檢疫區、留置觀察區及待領養區)使用,並提升動物福利、安全和衛生水平。
澳門和路環兩處狗房動物分布不同,路環狗房基本可做到一倉一隻。蔡淑儀解釋,兩狗房收容空間都不足,而兩處的功能不同,澳門的主要是做對外的待領養區、收容流浪貓狗等,而路環的主要作為檢疫區或安置被扣留的貓狗。
蔡淑儀指,新設施投入後,將可分擔澳門的部份,而目前設施基本已準備就緒,等待籠具等全部到齊後,期待可於今季內開始營運。目前署方有安排兩隻小狗在其中一個犬舍試運。
蔡淑儀也提到,待新設施投運後,未來也有條件以此作「中轉房」,騰出舊空間去維修,之前澳門狗房也已做了翻新工程。被問到會否覓新地方去做收容設施,蔡稱,該署目前暫仍是以使用自身設施土地去調整應付。
談到未被領養的動物就會遭人道毀滅的「質疑」,蔡淑儀強調,有關情況並不存在,雖則收容空間有限,但人道毀滅還是要視乎有關動物健康和性情狀況,會經獸醫分析,也有小組每週評估處理。目前有狗隻已在狗房「暫住」了七、八年,以成年犬為主。她們也以提高領養率去減少人道毀滅的數量,續推「捕捉、絕育、領養」(TNA)模式。
疫情相對靜止期領養減
對於過去三年疫情有否令遺棄寵物的情況增加,蔡淑儀答道,遺棄的統計數字變化不大,但領養數字則有明顯減少,尤去年疫情相對靜止階段,不過去年全年領養及領回率達七成,她們對此表示欣慰。
根據署方數字,一八年成功領養食回貓狗共三百九十七隻,一九年有五百九十八隻,二○年有六百六十七隻,二一年有六百七十一隻,一直保持升勢。二二年則回落至四百九十七隻,減少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