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289號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
港青棄高薪北上創業5年開第五家分公司
2023-02-14
【香港中通社2月13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一雙腿,兩個月,走遍八個內地城市。五年前,香港青年鄧文俊放棄月薪近4萬港元的信息科技職位,選擇以擴增實境(AR)技術創業並進軍內地。只因他有走出去的勇氣,看到內地市場的潛力,如今他創辦的公司正不斷發展壯大。
近日,團結香港基金與國家科學技術部火炬中心發表研究報告,受訪港青有興趣但未到內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人脈、不擅處理內地政商關係;無興趣則是因法律制度差異、政策不可預知等。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明確指出要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業在內地發展。不到30歲的鄧文俊趕上“頭班車”,成功落戶東莞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沒有內地經驗,沒有人脈,僅憑一腔熱忱。鄧文俊在內地創業過程中也遇到這份研究中所指的系列問題。大灣區概念剛出台時,網絡信息沒那麽充足,找到切合自身發展領域的城市並不容易。
“我直接走訪佛山、惠州等八個城市的創業基地考察,最後選擇東莞。”當地的人才辦公室面積約126平方米,每月租金約7000元人民幣,首兩年政府每月提供逾三分之二的租金津貼;還會為創業者提供房租補貼。鄧文俊發現內地市場和政策都較香港吸引,創業成本也低,決定要走出去。
鄧文俊向香港中通社記者憶述剛到東莞時,對很多法規一頭霧水,每天要處理營業許可證申請、繳付各種稅項;而香港和內地企業文化不同,經營模式也有些區別,他要一次次補交文件、與當地政府部門周旋,幸好企業孵化器提供許多這方面的幫助,起到重要作用。
港青到內地創業,還面臨“搶人才”的問題。鄧文俊說,許多大企業直接在內地高校舉辦招聘活動,香港初創企業卻沒有渠道參與內地校招,難以找到優秀的畢業生。
近年,特區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香港畢業生到內地工作生活。鄧文俊的企業也有參與計劃,招聘港青。目前,計劃已錄得逾400間企業提供逾3000個職位,接獲超過20000份求職申請。鄧文俊認為,這為初創企業招聘時提供更多選擇,有意創業的港青也可透過計劃積累內地經驗和人脈。
打拼多年,鄧文俊的企業僱員約40人,除了在香港、東莞和珠海有辦公室,還在深圳開設分公司,總營業額達800萬港元一年;公司業務逐漸上軌道,正開拓人工智能(AI)、應用程序和社交平台小程序等新範疇。鄧文俊說,今年的目標是破千萬港元,並在廣州開分公司。內地市場瞬息萬變,他既要適應內地節奏,同時在技術上追求創新突破,直言學到很多。
長住東莞,每個月回港工作兩週,內地已成為鄧文俊的另一個家。香港與內地上月首階段通關後,鄧文俊第一時間預約名額回東莞工作,農曆新年返港過節,他在社交平台發文:“2023東莞南站與2019虎門高鐵站,事隔四年見證著整個城市的改變進步,心裡感觸良多!唯一不變的,是一個人等待高鐵回家的心情……十幾分鐘的等待,彷彿在品味這幾年人生的甘苦與甜。”
全面通關後,兩地往來更快捷便利,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和3條高速公路省際信道直達香港,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再次形成。鄧文俊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青年北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