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發展兩相宜 一河兩岸展新顏

2023-02-08

【正視聽】由於內港一帶地勢較低,受天文大潮及颱風大雨的影響,這一帶經常被海水倒灌的現象比比皆是,但是這樣的一種現象沒有得到恰如其分的關注和針對性地治理,以至於內港一帶的商家和居住此區的居民對政府治理水害的態度褒貶不一,特別是經過颱風“天鴿”肆虐導致多人死傷後,社會上對於想“一了百了”完全杜絕被水浸侵害的想法得到更大關切,以至於特區政府將構思建造擋潮閘、或者築堤壩來抵抗海水倒灌的評估提上議事日程。在經過多年的論證,特區政府聯同項目組7日向立法會介紹了有關內港擋潮閘工程仿真報告結果,指出建閘後擋潮閘有效擋住閘外潮水,但半島東側和南側陸地仍有水浸,建議可以透過加高堤圍等解決整個澳門的水浸問題。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在介紹時則認為目前內港擋潮閘工程暫時不應啟動,應先做好內港南區的防洪設計,之後再深入研究是否建造擋潮閘。

筆者認為內港水害不是個別處出現問題,所謂採取單一防洪措施予以杜絕可以說是想象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內港沿岸由筷子基到媽閣廟延綿幾公里,想通過個別的防洪設計杜絕水害問題,只能說想法很好現實卻難以帶來實際效果。特別是面對颱風和天文大潮的這等自然現象雙雙齊現的時候,這些個別的防洪設施在大自然災害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更何談抵禦水害的侵犯?!

所以,面對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問題,在防災方面不能單純考慮建造和維護成本的問題,更多要考慮社會性防災減災為這區的人民是否帶來安全感,否則何談治理,何談幸福感!澳門這麼發達的一個城市,連侵害多年的水害問題都解決不了,說是世界性的旅遊休閒中心,別人心裡也會打個問號。正如立法會主席高開賢在發言中所說,內港擋潮閘建造及維修保養等,涉及龐大的費用,希望政府研究當中的效益後才決定是否建造。對於政府而言建與不建,若只著重於金錢,那何為效益?是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重要,還是公帑不花就能保全效益?若執政不為民所想,那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就變得不一樣了。

或建擋潮閘又或沿岸築堤壩,建擋潮閘後期維護不低,而沿岸築堤壩涉及內港碼頭遷移的問題也會花不少錢,至於用何種方法更顯效益,是值得好好評估。內港是澳門的一顆明珠,治理得當不單添風采,更加可以和珠海方面打造一河兩岸的新風景新商業創造點。不論是建擋潮閘又或沿岸築堤壩,希望能盡快論證評估加快上馬,這對於解決困擾多年的水浸街問題得以落實,有助提升政府施政形象,更加可以促進這一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解決水害有的地方以疏為主,但在沿海的本澳來說筆者認為以堵為主,因為地形地勢決定了內港的治水方向。內港一帶曾經是澳門經濟繁榮的發源地,在新時代中如何更好地正確處理防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還得通過創新思路來引導規劃,也希望政府能落實自身的責任,完善內港防災體系,整合現有的資源統籌規劃或搬遷碼頭築堤壩、或設計景觀兼實用的擋潮閘達成所願。所謂為民情懷責任擔當,不是在災害形成後大喊“全力救人”,而是在沒有形成災害前能“未雨綢繆”。面對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在提高社會防災的等級上不單要顧及錢花得值不值當,更要看這錢是為誰而花?!防水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希望政府落實責任,也希望能將防災與發展相結合考慮,綜合統籌規劃內港一帶舊區的經濟發展。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