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261號
2023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文物活化要有代入感
2023-01-09
【特稿】益隆炮竹廠舊址已經於去年底起對外開放參觀,在聖誕節假期尾聲及元旦假期期間,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參觀。筆者參觀後,感覺到這裡只剩下一個軀殼,沒有了靈魂,未能夠透過當中的說明和建築物遺址,感受到昔日炮竹廠的運作、炮竹的製作過程或炮竹業的發展。參觀後,反而有點失落的感覺。
隨著益隆炮竹廠舊址開放參觀,隔著炮竹廠外牆那個與世隔絕數十年的神秘世界,終於與外界接通。通過入口以後,在重新鋪上的步道上,遺址內的殘破建築物和說明,向遊客和居民展示昔日炮竹廠內的建築物、各區域功能分佈,筆者郤難以透過文字牌的說明,產生代入感。可能由於本身對炮竹的製造過程、炮竹業的發展不了解,看畢說明後,難以憑空想像這個行業在過往是如何在經濟發展中佔重要一席位,部份建築物內,還有建築廢料、舊車門,感覺就如「臨時拉夫」,趕開放而沒有足夠時間善後,大煞風景。
炮竹廠內有一間由過往牛棚改建的展覽室,正展出一些與益隆有關的展品,如益隆炮竹成品過往的包裝外觀,以動畫及雕像、展板展示的爆竹製造過程,透過實物展示方式,筆者終於可以不用憑空想象,可以藉圖片、動畫,增加投入感和產生共鳴感,另一側,有一些文創紀念品供遊人選購,作為今趟行程尾聲的收獲。
本澳有不少被活化的建築,例如新馬路的「典當博物館」、還有各大小廟宇、教堂、舊軍事設施等,深受遊人歡迎,箇中原因,除了是建築風格吸引外,離不開透過建築物、展品,環境氣氛及當中的介紹,讓遊人產生共鳴和投入感,融入當中; 相比下,益隆炮竹廠舊址欠缺了這種感覺,筆者遊覽後,難以產生代入感,也難以感受到昔日炮竹業的景象。筆者認為,可以在相關的建築物位置,考慮設圖文並示的展板或以VR科技,掃碼後透過手機/平板電腦展示相應歷史,增加遊人的代入感,留下更好的印象,還益隆「靈魂」,未來還可以逐步引入更多藝文元素,例如舉辦不同的藝文展覽和其他類型活動,提升吸引力,豐富內涵。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