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231號
2022年12月03日
星期六
疫情防控到了新形勢和新任務階段
2022-12-03
【特稿】科學防疫、精準防控,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三年以來,中央一直倡導的防疫思路,而且因時制宜、因勢(發展態勢)制宜,會適時推出當下疫情發展所需的最新防疫措施,以防控戰略的準確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三年以來,我們也看見了新冠肺炎病毒在不斷變異,隨著社會對病毒的認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充分,在應對最新防疫發展的時候,我們也會顯得更加從容和游刃有餘。在咱們中國,人口基數特別大,各地醫療條件更是參差不齊,疫情初期階段的焦頭爛額,到如今全民抗疫意識的提高,社會內部矛盾亦由防疫轉成恢復社會生產力、復甦經濟,這就要求我們用更科學的認識,來制定相應的防疫措施,以輔助社會生產力的復甦和人文交流的正常往來。
中國的防疫措施從來都不是僵化和一成不變的,都是眾多的科學工作者、醫療工作者在日復一日的防疫過程中,所總結出來以對抗各種新冠病毒變異株的防疫手段,都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並不斷與時俱進。自中國國務院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公佈以來,近期多地調整了疫情防控要求並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部分地方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鄰近澳門特區的珠海、廣州都相繼宣佈,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只需要掃碼、測溫,出示健康碼綠碼即可。通過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問題,切實降低防疫帶來的各種有礙社會發展的問題,真正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將“以民為本”的抗疫宗旨貫徹落實。
回顧往昔,中央在全國不計成本地推動全民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已經初步形成抗疫屏障,這對於當下的社會性防疫夯實了最基本的條件,為面對新形勢下的防疫政策進一步優化奠定社會基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11月30日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方面專家對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見建議時就指出,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以及防控經驗的積累,中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和新任務。要求防控工作要穩中求進,防控政策要持續優化,不斷完善診斷、檢測、收治、隔離等措施,還特別指出要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免疫接種,加快治療藥物和醫療資源準備,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等要求。
疫情防控三年以來,中國社會已經積累豐富的抗疫經驗,尤其是當下奧密克戎變異毒株還在四下肆虐,其高傳染性帶來的快速蔓延造成社會大範圍封控,一定程度上對百姓的出行、經商等都帶來很大的社會性問題,但在防疫大背景下如此措施也是盡量減低疫情的蔓延而非刻意要封控減低民眾自由活動的意願,試問明知可能會存在民眾的不理解,誰還願意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呢?!基於此能適時調整和優化防疫政策,正是尊重科學的體現,也是順應廣大民眾的心聲,有效化解社會性防疫存在的基本矛盾。
抗疫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無論是個人還是官方,都絕對沒有“躺平”的資本。新冠肺炎抗疫就像是逆水行舟,你不知道何時還會誕生另外一個更可怕的變異毒株。可以肯定的說,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即便是疫情進入了新的常態化防控階段,必要的如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戴口罩、落地檢、場所碼等要求,依然是常態化防疫的重要內容,毫無疑問防疫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伴隨我們生活當中,但有一個可能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只要全社會所有人能遵從自覺抗疫,那麼防疫對於我們的生活和經濟活動的衝擊將會逐漸下降,以至於直到最後取得最終的勝利。
新形勢下的防疫方向,筆者認為重中之重還是提高全民接種新冠疫苗的比例,這是保護脆弱人群如長幼易感染新冠病毒的群體,從鄰近的香港特區抗疫經驗來看,這是盡可能避免爆發大規模感染時出現感染者死亡的最壞情況。社會性疫情的流行,最讓筆者擔憂的是一旦爆發大規模感染後,可能會造成社會資源和醫療資源的過度消耗,因患病群體的規模而造成醫療系統的崩潰而導致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救治甚至死亡的可能,所以盡可能地為所在區域的長者和幼兒接種適合的新冠疫苗就成為這場防疫戰的關鍵。在此,筆者再次向廣大市民呼籲前去接種新冠疫苗,特別是上了60歲以後患有基礎疾病的長者,疫苗接種能儘早就儘早,這是防止一旦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後有可能出現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預防手段。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