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解決「睇病難」問題

2022-11-29

【特稿】在四大新興產業及琴澳發展中,大健康、中醫藥相關有著墨。行政長官賀一誠與議員就2023年度施政答辯期間,賀一誠指,離島醫院將於明年分階段投入服務,在相應設計中,有多個專科領域的醫療中心,包括心臟、移植、婦科、醫學美容及生殖等,希望藉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引入軟件和加上硬件的設置,在澳門就地解疑難重症醫治問題,又希望以此作為本澳大健康產業的切入點,助力本澳發展大健康產業。對本澳發展醫療技術及大健康產業,推動本澳的水平提升,筆者相信不會有市民反對。但是,首要應該解決居民「睇病難、等得耐」的問題,讓居民短期內可以得到專業治療服務和負擔得起,否則,這個大健康產業和離島醫院,又與市民的健康何干?!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1年本澳4間醫院共提供1,744張住院病床,按年增加29張。全年住院病人增加7.5%至5.8萬人次,平均留院7.7日,增加0.1日。由於病人留院總日數增加,住院病床使用率上升4.5個百分點至70.7%。醫院門診求診人次按年增加12.7%至196.2萬,其中年齡在15至24歲的增加23.6%至13.9萬人次。按專科統計,兒科/新生兒科門診人次顯著增加22.7%至9.2萬,皮膚科(13.0萬人次)、耳鼻喉科(9.7萬人次)及中醫(21.5萬人次)亦分別增加15.7%、13.2%及12.8%,婦產科則減少4.7%(9.0萬人次)。急診服務求診人次按年增加13.8%至39.0萬;澳門半島急診服務求診人次增加8.5%至30.2萬,氹仔更增加36.7%至8.8萬。2021年進行了1.9萬宗手術,增加5.2%,其中眼科手術(3,357宗)增加20.4%。

2021年提供初級衛生護理服務的場所(包括衛生中心、私營診所等)共724間,總求診人次按年增加5.1%至341.5萬,當中綜合診所的求診人次佔53.6%(183.1萬人次)。有1,888名醫生,按年增加5.5%;護士有2,742名,增加6.8%。每千人口分別對應2.8名醫生及4.0名護士,各增加0.2名。計劃在明年分階段投入服務的離島醫院中,預計將增加1,100張病床,賀一誠在施政答辯期間透露:「(增加1,100張病床病床後)達到“二五規劃”中訂出的每千人口4張病床的要求,並且高於很多歐美國家」。他又指,離島醫院透過與協和醫院合作,具備良好的醫療隊伍、自身良好的硬件設備,治療上可以應用最新的藥物,有三大優勢。在規劃中,將設有腫瘤治療中心、心臟中心、腦科中心、移植中心、消化病中心、婦科中心、產科中心、兒科中心、生殖醫學中心、醫學美容中心、傳統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專科。他希望,過去要送外的就醫疑難重症個案,未來可以在澳門解決,減低居民送外就醫及家庭照顧的不便。以及藉此所超級醫療合體,做到「超級醫院」。

對於本澳醫療技術、設備和有專科服務的提升,筆者相信,居民會支持,畢竟,莫說奇難雜症,有時連普通的專科治療,在私人醫療市場中的部分醫療機構,都不是能夠「隨時約到即日就診」,更不談在公立醫療中,排上數月至超過半年、一年的漫長輪候。過往,部份有經濟能力的病人會到香港醫治,近年由於疫情,有部份病人轉到珠海、大灣區的醫療機構尋求治療,不論在時間與路程、還是心理上,對病人來說,十分折騰。疫情之下,政府及市民在醫療上的焦點,聚焦在防疫、疫情之上,這只是焦點轉移了,並是不代表市民睇病難的情況有改善,市民仍然面對「睇病難」。

行政長官雖然指,鏡湖醫院和山頂醫院,和未來的離島醫院會以服務澳人優先,但是,又有何具體措施讓居民解決「睇病難、輪候長、私人醫療市場收費貴」的問題?離島醫院屬於公立醫療服務中的話,對於改善上述問題,需要有實質措施,讓本地居民得到治療,這個「超級醫院」和大健康產業,才對澳門居民有意義,令澳門居民受惠,而不是用澳門資源但澳門人不是主要受惠對象的大白象。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