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提改建或藉修復之名『去中國化』

2022-11-08

圖為李艷萍(中)等介紹案情。(中新社發 香港海關供圖)

【香港中通社11月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破損爭議還未結束,近日關於博物院本身的建築修復計劃再被翻出。島內輿論憂心,該計劃將破壞台北故宮博物院原有的整體景觀及建築主體結構,恐怕是藉修復之名從外觀上“去中國化”。

台媒報道,台北故宮博物院正館於1965年建造,幾經擴建仍維持原建築師的設計,外觀呈中式宮殿風格,並於2020年在台灣被登記為歷史建築。近年,台北故宮因展覽空間不足,先後提出所謂“大故宮計劃”、“新故宮計劃”。然而今年9月舉辦的故宮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計劃說明會上所公佈的設計圖,卻令學界質疑“形同毀容”。

台北故宮修復計劃簡報稱,正館將在1樓前方廣場新建大片玻璃建築作為入口,不僅取代現有的《懷素自敘帖》玻璃帷幕,且大片灰色屋頂與原米色宮牆不協調,也遮蔽2樓宮牆特色及空間高度的視覺美感。館內則計劃拆除1樓到2樓的迎賓大樓梯,還將4樓地板打洞,在內部形成一個挑高的八角中庭。

對此案持反對意見者認為,台北故宮博物院主體修復應以漏水、管線、結構補強為主。然而院方提出的計劃卻破壞了原歷史建築群的整體景觀。在57年的舊建築中做出大規模拆除工程,也可能會破壞建築主體結構。且修復後的主館展覽空間並未獲得大幅增加,根本是藉修復之名將建築外觀“去中國化”。

文物資產保護團體則指出,台北故宮的修復計劃已違反“文化資產保護法”。且兩場說明會資料未事前公告,牽涉專業部分無法有效溝通,事後公告的簡報也未有詳細文字說明。批評台北故宮的說明會只是走程序,無意尊重民間團體,對文資審議已初步通過該計劃憂心忡忡。

台北故宮博物院近來接連爆出爭議。中國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日前揭露,台北故宮文物受損,高層卻下達“封口令”試圖隱瞞。在島內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台北故宮緊急說明稱,三件損毀文物中明朝弘治年間的龍紋碗、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先後於去年2月、今年4月開箱時發現損壞,而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則是今年5月由於工作人員操作疏失而摔破。

數日後,台北故宮公佈調查報告,聲稱前兩件文物破裂原因可能是外力施壓或之前就有肉眼無法看見的裂紋;針對人為疏失導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盤破損一事,係員工整理文物時,誤以為盒內文物都已取出,欲倒置盒時導致裡面的文物滑出掉落地面。台北故宮並對兩名涉事職員予以懲處,其中一人記一次大過,另一人記申誡兩次。輿論質疑懲處結果“不痛不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