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198號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A區不能成孤島
2022-10-27
【特稿】新城A區多幅土地的公共房屋工程近期透過公共建設局先後開標,包含公屋項目 ,有住宅、商鋪、停車場。A區B4、B9、B10地段公屋正開展上蓋工程,B9、B10兩項工程預計2024年4月完工,具條件入住。一個社區要有活力,不單單是硬件的規劃,人流、交通、聚人流、聚人心,才能有活力。未來如何讓A區社區發展有活動,值得提前思考。
筆者近日乘坐巴士時,一位長者言談間吐苦水,指石排灣雖然是有生活配套,有對外巴士網絡、有學校、有超級市場,有社會服務設施,但是,真正在當中生活的市民,才會感受到當中的冷暖。該名長者指,區內有食店,但選擇不多、營業時間不長,入夜後不少食店已經關門,而且價格偏貴。筆者甚少「走進」石排灣,為何用「走進」形容?因為筆者的生活圈和工作圈,均以澳門半島為主要,平日甚少往石排灣,對筆者而言,這個社區既沒有特色商業元素、也沒有觀光、娛樂元素,給筆者的感覺是:除非探親或工作需要,否則不會走進石排灣!居住於石排灣的居民,又是什麼感覺?是否除了晚求一宿,假日的日子日求三餐,就沒有其他功能?石排灣公屋群是萬九公屋項目及後萬九公屋項目,區內有過萬人口,基於滿足居民生活、出行,有民生商鋪落戶,例如食店、超市,也有公立學校、托兒所,穿梭石排灣至澳門半島、氹仔或金光大道的快線巴士,也鄰近石排灣郊野公園,予人感覺社區設施配套基本完善。
真正的生活感受,是否如該名長者所說呢,見仁見智。但筆者認為,一個社區的發展和成熟,需要時間,居住在當中的居民對社區建立歸屬感,也需要時間,舊區給人有凝聚力、親切感的原因,除了是過去一段時間曾經在這裡有生活軌跡之外,當中的人與事,建立出有溫度的回憶,令人對該社區有感情,即使生活、工作、居住有變,久不久,也會回去那裡的店鋪光顧、街道走一走。若果對於所生活的社區沒有建立感情,單純只為三餐一宿,這個社區聚不了人心。
繼石排灣公屋群後,A區是另一個大型的公屋群聚集的社區,那裡有超過2萬個公屋單位、人口數萬,特區政府亦規劃了A區有學校、公園綠化、社會服務設施、適當的民生商業配套,對外則有兩通道分別通往勞動節大馬路近污水處理廠及友誼橋大馬路,還有一條行人天橋,由近友誼橋大馬路連接至新城A區西側,並與現時通往水塘的行人天橋連接;規劃及硬件上,A區有美好的藍圖,但要社區有凝聚力,要凝聚好人心,成為有活力的社區,否則只會成為一座冰冷的社區。未來這裡商業、社區、民生、交通配套,缺一不可,方可早日令A區發展成熟。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