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165號
2022年09月17日
星期六
綠道為城市可持續發展通脈絡
2022-09-17
【特稿】據澳門電台消息稱,松山步行系統工程完成,並已獲當局臨時接收。工程包括於松山新建行人隧道,連接新口岸區與高士德大馬路一帶,兩區之間的步行距離將由目前繞行松山的約1100米,縮短至約400米,行人隧道內並設有自動步行系統,以及可直通松山跑步徑的升降機。行人隧道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出入口亦設有 2組行人天橋;整個步行系統均設有無障礙通行設施,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至水塘馬路一帶行人過路環境亦一併優化。自該項工程於2020年11月開始動工至今,已經過去近兩年,因疫情此起彼伏的原因以及天橋落腳點的樁基礎工程曾因與現有管線衝突問題而有所延誤,以目前的進度來看還是有望在國慶節來臨之際可以對外開放使用。
本澳沒有官方定義的“綠道”但有很多的步行徑和單車徑,譬如有望廈山健康徑、松山健康徑、大潭山步行徑、小潭山 2000 環山徑、路環步行徑、路環健康徑、路環石面盆古道、路環東北步行徑系統、黑沙水庫家樂徑、黑沙水庫健康徑、黑沙龍爪角海岸徑、黑沙龍爪角家樂徑、九澳高頂家樂徑、九澳水庫環湖徑(暫停開放)、石排灣郊野公園徑、蓮花單車徑、氹仔海濱休憩區 (單車徑)、金像步行徑等18個步行徑和單車徑,但多數都是在郊外公園或者海徬地區,都是相對獨立而沒有連接的徑道。而且多數這些步行徑和單車道都是在距離市中心較遠的郊外,不便居民日常使用,若是能將這些遍布市區各個地方的步行徑和單車徑關連一起,試想屬於市民的“綠道”自然也很容易實現。
這幾年國家大力發展城市綠道,希望在物質豐富的當下為百姓生活帶來更多新的綠色空間,以鄰近的珠海市為例,這幾年陸陸續續地就修了十幾條綠道,譬如網紅打卡點就有香山驛站、景山步行棧道、野狸島綠道、海天驛站綠道等等,這些綠道為城市的市容景觀連成一線,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串起了城市的山、林、城、海等等自然景觀,是市民日常步行健走、騎行和休閒放鬆的好去處。當然,不同的城市也各有各的自然特色景觀,還是要根據各自的特色因地制宜去規劃建設,但都離不開一個“綠”字,在突出地域特色之餘,結合城市風貌與綠色融合一體,自然就會為市民構建起更多的綠色生活空間。
本澳海岸線連綿不斷,但因歷史的原因很多的海徬經年累積大量的淤泥以及城市污水留下的痕跡,路過甚至要掩鼻而行,陣陣腥風臭味無不提醒這座城市的規劃者,在力所能及財政寬裕的時候是需要“量體裁衣”重新“妝點”門面。如果治理得當配合最新的城市規劃打造濱、海、山、湖、景觀一體的近水綠道,再配合好市區各個特色的景點譬如松山、南西灣湖,甚至文遺景點,自然突出本澳城市人文景觀的特色。當然,本澳道路狹窄情有可原,但路都是走出來的,規劃得當自然有“新路”可行。綠道可蘊含很多可能,規劃、建設、營運都可以提高社區的生活品質,既可以為老舊社區帶來新面貌,也可以結合綠道休閒與商業旺區以及慢行交通相結合,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面貌。甚至,往遠一點來看,可以與珠海的綠道、中山的綠道、江門的綠道相連接,這樣的幻想我想未來是有可能會實現的一天。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