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163號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古城牆倒塌非一日之寒
文化局稱吸取經驗優化監測
2022-09-15
【本報訊】位於加思欄馬路的古城牆倒塌因素看來不是存在一天或一星期,而是更長時間,為何文化局一直未有發現?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回應,意外涉及多種情況疊加;文化局吸取今次經驗,往後進一步優化監測方案的制定、實施監測的執行。至於會否處罰建築單位的問題,她表示,現時未有任何結論。
六月九日,加思欄馬路的地盤出現山泥傾瀉,受到法律保護、建於十七世紀上半葉的長約五十米城牆遺跡(軍事設施)倒塌約十八米。公共建設局日前公開《鄰近加思欄馬路城牆倒塌事故-最終調查報告摘要》(https://reurl.cc/vWGvvj)。
《摘要》宣稱,總結本次古城牆倒塌事故,是因為嘉安閣側古城牆下方砌石護土牆的自身結構不完整和砌石塊之間的鬆散而存在著穩定性的缺陷,而專科大樓觀光走廊及私人地盤在同期進行施工,對該砌石護土牆構成安全性隱患、加上六月八日的極端暴雨進一步弱化該砌石護土牆的穩定性,共同誘發本次古城牆倒塌事故的發生。
《摘要》也提及,嘉安閣側三角形砌石矮牆可起到作為嘉安閣側的砌石護土牆的水平支撐的作用,卻被私人地盤方面拆除,可能增加不穩定風險;而且,私人地盤方面,對古城牆的保護和監測無效。專科大樓地盤方面,在觀光走廊範圍進行開挖及回填工作後,對開挖範圍的土體未做好排水和防護;也沒有適當的古城牆保護措施以及妥善的雨水收集及排放措施。
昨日,記者向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提出,《摘要》列出的城牆倒塌問題,似乎不是存在一天或一星期,而是更長時間,為何文化局一直沒有發現?外界批評文化局的監察力度不足。
梁惠敏回應,《摘要》指出城牆下護土牆的結構脆弱、城牆上下均有工程進行,以及連日大雨等多種情況疊加釀成意外。續稱:「文化局吸取今次經驗。往後的監測工作,特別是針對文物鄰近環境的監測工作,將會聯同相關的工務部門,在監測方案的制定、實施監測的執行方面,進一步優化。」
記者追問,文化局的責任是甚麼?或是認為城牆倒塌與自己無關,沒有責任?梁惠敏回應:「文化局的工作能否進一步做得更好?有否更加優化空間?我承認一定有,有改善空間。」她表示,文化局重視《摘要》提出的多種情況,下階段改善、優化工作。
若要處罰建築單位,將由文化部門或工務部門執行?梁惠敏回應,《摘要》指出城牆倒塌涉及很多種情況,文化局首先按照報告進行自己的程序,在程序完成前,都未有任何結論。梁惠敏也重申,建築單位設有監測系統,文化局亦有人員到場巡查。今次意外的發生非常突然,之前的監測數據不見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