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科研•多元

2022-08-20

【本報訊】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澳門大學及澳門理工大學至今直接或間接孵化了四十多間初創公司;澳門大學的“創新創業中心”於二零一九年獲批成為國家眾創空間;澳門旅遊學院部分課程設有創業管理學科,鼓勵和啟發學生畢業後創業,近年畢業生創立三十多間公司,三所高等院校合共創造近五百個職位。產學研的持續發展需要各類人才參與,特區政府一直透過資源投入、各項政策和措施推動本澳高等院校開辦新課程,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並建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引進制度,讓本澳高等院校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產學研項目,助力本澳產業適度多元。

議員李振宇在昨日立法會口頭質詢中提出產學研結合問題。他提出,發展新興產業需要人才支持,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學術機構,在推動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過程中應承擔重要角色。此外,加強科研創新,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為科技生產力亦是大學另一重要功能。行政長官亦多次強調,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努力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是澳門高校應有的承擔,未來政府在推動產學研發展方面有哪些系統性支持措施,以有效配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另議員葉兆佳、羅彩燕、黃世民等提出,即使是四大新興產業,當中每一行業都有不同人才,建議先清晰產業發展的方向。

歐陽瑜表示,特區政府積極從制度上為高等院校提供更具彈性的發展條件,今年三月頒布的第2/2022號法律,修改《高等教育制度》,解決公立高等院校科研開支、科研資助跨年度使用的限制,提高辦學效益,加強人員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促進院校產學研的發展;同時,積極推進高等教育素質評鑑,委託第三方機構審視超過五成課程,達成了階段性目標,並持續優化及改善有關課程。在產學研項目方面,多所高等院校發揮自身科研優勢,持續吸引更多不同範疇的項目進駐。澳門大學的“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共三期的科研場地已建成,其中,“中華醫藥研發中心”及“轉化醫學研發中心”共有八個產業化項目進駐,“微電子研發中心”新址已啟用並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吸引集成電路人才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另外,澳大與內地集團聯合設立的實驗室首批進駐項目已有中醫藥、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等共十一個研究項目。澳門理工大學透過“機器翻譯暨人工智能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開展人工智能和中葡翻譯應用研究;今年還成立了“人工智能藥物發現中心”,並計劃與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成立中葡計算機範疇聯合研究實驗室,持續推進產學研合作。澳門旅遊學院亦持續發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依託單位的作用,透過學院在大灣區的五個延伸合作中心及三大聯盟的協作,推動大灣區旅遊教育發展。另外,澳門科技大學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中藥、月球與行星科學領域的相關研究。高等院校亦致力在不同領域獲得專利,為科研成果市場化打下基礎。澳門大學自去年至今,分別在生物科技、中醫藥、電子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資訊及通訊科技等領域共獲得五十二項專利;而澳門理工大學已獲得五項電子工程領域的專利;澳門科技大學在中醫藥和計算機科學領域共獲得廿四項專利。

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歐陽瑜指澳門大學透過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不同項目,例如聯合內地知名來澳醫藥企業,承擔澳門重點研發計劃,開展經典名方、名優品種、健康精品等十餘項中醫藥產學研項目。在微電子方面,積極與內地不同企業合作,開展學生實習、培訓及研究顧問等項目。在智慧城市物聯網方面,與本地及大灣區科創領域的重點企業共同促進產學研合作。此外,澳門理工大學研發推出的中葡葡中公文輔助翻譯系統、葡語語音會議記錄系統等應用型產品,獲得政府部門、葡語國家應用。澳門旅遊學院於去年與廣東省職業技能服務指導中心、澳門勞工事務局簽訂粵澳職業技能人才評價合作的“澳門職業技能認可基準(MORS)"一試多證專項合作協議書,研發簡稱“一試三證”的考核認證機制及平台,促進大灣區在服務行業的專才培養、證照資格互認、工種流程標準制度化等工作。另澳門大學及澳門理工大學至今直接或間接孵化了四十多間初創公司,為相關產業創造就業職位,鼓勵有志青年加入;澳門大學的“創新創業中心”更於二零一九年獲批成為國家眾創空間。澳門旅遊學院部分課程設有創業管理學科,鼓勵和啟發學生畢業後創業,近年畢業生創立30多間公司。三所高等院校合共創造近五百個職位。

她指出,產學研的持續發展需要各類人才參與,特區政府一直透過資源投入、各項政策和措施推動本澳高等院校開辦新課程,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並建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引進制度,讓本澳高等院校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產學研項目,助力本澳產業適度多元。並強調,人才引進是引進高端人才,數目少,本地人才培養才是中堅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