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140號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
澳至今新冠感染個案佔總人口百分零點三
逾六成無症狀
2022-08-18
【本報訊】今次疫情被官方和民間形容為嚴峻,不少意見認為控疫措施不夠及時,甚至不夠嚴厲。當局公布,今次發現的感染個案佔本澳總人口百分之零點三;當中,百分之六十一點三為無症狀感染。在四十四天內,核檢和快測人次分別超過一千萬和二千萬,七萬九千人受到管控。
澳門電台節目「澳門講場」昨早探討總結今波防疫工作。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在節目的開始重申,特區政府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繼續堅持動態清零的原則。並稱:「感謝所有參加今次抗疫的工作人員,以及全社會的參與,才能令到疫情得以迅速控制。」
戴華浩指出,在過去四十四日疫情內,本澳發現一千八百二十一宗感染個案,佔本澳總人口百分之零點三;當中,百分之六十一點三為無症狀感染,百分之三十八點七為有症狀的確診個案。
在四十四天內,本澳展開十四輪全民核檢、六次重點人群核檢,合共採樣一千一百七十三萬人次;自我快測的上傳有二千一百八十七萬次,從中發現四百一十九宗感染個案,佔所有感染個案的百分之二十三。
在今波疫情內,當局針對二萬三千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佔本澳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四;平均每日跟進五百六十人,平均每名感染者需要跟進十三人。當局也封控三百零二個區域(八十八個紅碼區、三百零一個黃碼區),七萬九千人曾受管控。
繼續有市民質疑、批評政府不是從一開始便實施「相對靜止」。戴華浩表示,在醫學角度,全城靜止對防控當然是好的;但是,站在社會管治的高度,真要考慮經濟、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續指出,有些地方的靜止管理的確成功,有些地方達不到短期內遏止疫情,而且出現次生傷害。
相對靜止要權衡利弊
「所以,平衡各方利弊,我們一開始沒有實施靜止狀態。」戴華浩表示,一開始推出系列措施,有效減少人群流動;且配合多輪全民核檢和快測,結果是很成功阻止疫情在首兩星期出現井噴式爆發。在更密頻的全民核檢後,疫情其實受控;政府權衡各方利弊並實施「相對靜止」,病例迅速跌至個位數,跟著清零。
內地專家指澳控疫做得好
「(今次控疫)可以減少對市民生活的影響,亦都可以有效控制疫情。」戴華浩提出,內地已有很多專家認為本澳今次控疫做得非常之好,今次經驗值得推廣。「抗疫工作真是由上而下。」戴華浩表明,如果沒有好的決策,一定不會有好的措施;沒有好的措施,不可能有好的抗疫成果。
戴華浩表示,早已制定、公布的《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處置預案》在今輪波情發揮很大作用,大部份工作都是根據上述預案進行。「但為何仍要動態研判?真是沒法一本通書讀到老。」戴華浩提出,內地都有完整預案,各省各市都有自己的動態調整。
今次疫情之後,核檢站散落一地,戴華浩表示,在抗疫常態化階段,核檢是持續過程;他認同「有動態清零就有核檢」之說。續提出,市民可能往後接受核檢的機會很多,除了通關外,五十多個重點人群都要持續定期受檢;政府希望多設核檢站,讓市民步行十分鐘便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