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138號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
培養本地高新技術人才具急迫性
2022-08-16
【特稿】疫下本澳各行各業經營困難重重,經濟復甦大環境更是缺乏動力,琴澳深度合作區也在反反復復、斷斷續續的疫情之下,相關工作展開得也並沒有想像中順暢,更關鍵的是本澳高新技術人才儲備嚴重缺乏,之前深合區總體方案描繪的四大創新發展產業在此等環節中看來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本月9日,本澳最高學府澳門大學(澳大)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舉行線上簽約儀式,將兩校合作交流水平提升至戰略合作關係,哈工大作為工科強校其知名度可謂如雷貫耳,擁有成熟的優秀科技人才培養模式,這次和澳大提升合作關係,對本澳未來產業佈局絕對是有重大輔助作用。
本澳要適度多元缺的就是工科人才。回歸以來燈紅酒綠、歌舞聲喧的娛樂博彩業因缺乏人手,又不開放予外地僱員,導致很多初、高中畢業的學生就早早步入社會,拿著服務業的高薪卻沒有任何技術性技能,只能得過且過。如今遇到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讓整個澳門社會性結構原形畢露,各行各業、各家各戶苦不堪言,再不痛定思痛改變這單一的社會經濟架構,澳門想要改革創新發展多元格局是困難的。
在澳大和哈工大簽署合作儀式上,兩校校長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薦免試項目合作協議》及《學生交換協議》。雙方將重點開展優秀人才培養、學術及科研合作以及圖書館的專業合作。根據協議,兩校將積極開展包括學期交流及短期交流項目等學生交換活動,同時探討建立聯合培養博士生和雙學位項目,發揮各自教育特色及優勢,共同培養優秀學生。兩校還將加強在基礎醫學、藥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數學等領域的合作,聯合申報科研專項以及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無論是官方還是普通百姓,我們都認定創新才能推動進步,但我們不要忘記一個最基本的條件,那就是創新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才能“創”,而澳門在這方面可謂是“一窮二白、空空如也”,深合區要發展四大產業,除了文旅會展商貿產業還有一點基礎,其他包括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產業、現代金融產業等都是“兩袖清風、家徒四壁”。很多年前,本澳也開始著手搞科技轉化引進新產業,但成效很差,甚至被一些有心人士利用鼓勵舉措而搞所謂的科研成果引進轉化,沒過幾年全都消失在大家的眼中,究其原因,很多人的真正目的只是想博政府資助。澳門沒有自己的科研人才,沒有形成高校產學研的氛圍,沒有具體人才留澳鼓勵措施,想引進人才又怕所謂的“搶飯碗”短視心態,要走這一步太難。
澳大校長宋永華在簽署儀式後表示,希望藉此次合作能進一步加強雙方在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等方面的合作,使得兩校合作機制化、常態化,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攜手為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而哈工大校長韓傑才就指出,培育青年人才發展關乎國家的未來,哈工大將進一步加強與澳大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粵港澳高校聯盟平台,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以及服務國家和地區發展的能力。筆者希望這樣高水平的合作越來越多,能為澳門的人才培養帶來新鮮的“血液”,這也是澳門未來發展多元產業必須要有的基礎,也只有提前佈局好人才儲備的結構,才能改變現在這種狀況。
--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