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貞關注疫下居民精神心理健康

2022-07-29

黃潔貞

【特訊】近期,本澳出現數宗涉及本地居民及外僱輕生的個案。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表示,新冠疫情持續對社會的影響層面廣泛,社會長期面對經濟不景氣與失業率上升等情況,加上最近當局因應新一波疫情實施較為嚴謹的防疫措施,更容易令市民出現抗疫疲勞,產生負面情緒。她期望政府能持續與社團及民間心理機構合作,在疫情下加強社區的心理精神健康支援,透過線上與線下服務、正向社會氛圍的宣導,疏導市民的負面情緒;亦呼籲有需要人士積極屬求社會資源協助,家人親友間多互相關心,共同渡過疫下困境。

黃潔貞引述政府5月份公佈的數據指,本澳今年首季錄得28宗自殺死亡個案,年齡介乎23至91歲;較上一季增加6宗,較去年同期增加18宗。雖然當局表示根據個案的資料分析,自殺的可能原因依序主要是慢性或生理疾病、精神病、賭博或財政問題等,但在疫情長時間存續,面對經濟下行、正常社交活動受阻,以及疫情變化等因素疊加下,社會彌漫不安氛圍,都更容易加誘發悲觀、孤獨及抑鬱等負面情緒。另一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輕生個案也包括長者,她提到很多長者都有較為固定的生活習慣,例如日常與家人朋友用餐聚會、晨運散步、參與長者活動等,但在疫情下特別是最近的“相對靜止”狀態,這些習慣都需要改變,而家人也難以前往探望瞭解其生活情況;也有長者向她反映現時一些防疫措施例如“健康碼”、快速抗原測試等都無法學懂,感到與社會脫節和困擾,上述情況都會令部長者情緒出現低落。

黃潔貞續指,現時社會對於精神健康方面的正確認識仍有提升空間,部分人士即使遇到相關問題,也可能不願意或不懂得求助;加上疫情何時完結仍是未知數,正常的社交活動減少,令一些潛在隱匿個案更難以發現。雖然當局在精神健康服務上以「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系統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但相關服務仍需依賴有需要人士主動求助。為此,她建議當局能加強與民間機構的合作,在疫情期間拓展更多線上線下不同方式的社區心理服務,增加求助熱線、加快轉介就診及精神外展服務等,提高服務的主動性,特別是主動關心如低收入家庭及長者等不同弱勢群體;並開展社區心理篩查,及時幫助有精神健康風險人士,藉此預防自殺個案的發生。

此外,她亦呼籲無論是本地居民、長者或外僱,如遇到情緒問題,都可以積極尋求政府、社團與民間心理機構協助;亦建議市民要多關心身邊親友特別是長者的生活情況,也要耐心教導長者使用智能手機,一方面讓長者更好適應常態化防疫生活,同時對於非同住長者即使因防疫原因無法探望,也能以電話、視象通話等方式保持較緊密的聯繫,緩解他們的憂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