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就業問題成社會矛盾

2022-04-09

【特稿】根據勞工局2021年第三季資料,有休閒企業的外僱與本地僱員比例竟然為逾6000:1人,資料被披露後,引起不少網民嘩然,說好的「優先聘用本地人」政策去了哪裡?疫情下百業蕭條,失業率高企,居民對經濟及就業前景失信心,這份失望,是多方面疊加造成,若不處理好就業問題,恐會令社會的民怨加深,與外僱政策之間的有更大的誤解和激發更大的社會矛盾。

勞工事務局顯示,截至2022年2月底,外地僱員人數有 168442人,與疫情前比較,外地僱員人數減少28096人,主要涉及的行業有:酒店及飲食業減少12641人、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減少4806人、批發及零售業減少2677人、運輸通訊及倉儲業減少1623人、其他行業減少1475人及家務工作減少4874人。在人資及就業市場上,令居民最關注的,便是本地人在勞動市場上能否與外僱競爭,即:保得住飯碗、或能夠在云云的失業/待業者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勞動市場的一員。社會對於外僱政策,早就存在「澳門人只是外僱勞動力的不足」的說法,到底是妄自菲薄,還是事實,在實際勞動市場反映得最清楚。疫情前經濟好景、百業暢旺時,已經有勞工團體、本地人反映「企業假招工、工程完結後本地人先退場反而外僱留到最後」的情況,當時勞工事務局只是搬出職業配對/職業轉介、外僱數字,引證局方政策執行情況,上述情況只是社會的誤解或片面了解。疫情下,多個行業受重創,本地勞動力都受到影響,失業問題浮現,去年底起賭廳結業潮、今年多個衛星場宣告即將結業,民生區中小企結業等,本地居民就業和外僱管理問題已經成為了民怨的焦點之一。當有休閑企業外僱與本地僱員比例為逾6000:1資料被披露後,引起的社會反彈更加大;即使勞工事務局事後解釋:『其聘有本地僱員共19022人,而該休閒企業的本地僱員比例約74.2%,另外,6間休閒企業整體本地僱員比例約76.8%。以及特區政府均會以集團形式為整體作考,不會以單一公司作本地及外地僱員的考慮。』並且重申:「特區政府將持續高度關注本地居民的就業工種和行業等情況,持續調控外地僱員的相應數量。」仍然無法說服市民。

進入今年,經濟和就業狀況進一步惡化,年中至年底又有衛星場結業,就業問題將會繼續成為最大的社會問題,必須處理好,目前,除了提升職業配對成效,最重要是處理好外僱退場問題,完善外僱市場的管理和秩序,對於新申請的外僱配額或新的入職外僱,需要細心分析是否有必要性;或者可以研究其他措施,例如讓中小企繼續保留外僱配額的同時,需要聘請一定比例的本地人,在政策上透過壓力,讓企業實際上是有聘用本地人; 讓社會知悉,外僱退場、外僱市場管理實際工作是有推行,不是口號,也不是一堆數字;要讓本地勞動力真正能夠參與其中。

諾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