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籤』為外賣食品把好最後一道關

2022-04-02

【特稿】為了加強監管外賣市場,市政署在去年11月中開始正式實施《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在經過近四個月實施後的今天,相關外賣店的登記進度也是社會較為關注的焦點。在3月31日的市政諮詢委員會召開平常大會上,有市政諮委會委員就關注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登記制度的申請情況,副主席柯嵐表示,外賣店登記進度比較理想,至今有超過 2700份申請符合資格,署方人員曾到當中 7成的店鋪巡查,亦符合所有規格,市政署下一步工作將會同第三方外賣平台聯絡。其實,對於消費者而言,外賣店的衛生情況固然重要,但外賣平台的送餐過程中,如何能確保食品的嚴密度、清潔度、安全性等也非常重要。

筆者在昨(1)日的新聞報導中,就看到有關北京市關於外賣配送的相關規定,要求在今年4月1日開始,除了明確規範供餐企業應該有固定經營場所外,還特別規定外賣食品的相關包裝打包要求,規定食物包裝應該使用開啟後無法復原的封籤或者一次性外包裝袋,其次更是硬性規定外賣配送箱每日消毒不應該少於一次,註明在配送过程中配送员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相關對於配送要求的規定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但是可以看得出,對於食品安全的要求,除了食品生產商之外,也把配送公司的責任規定清晰,畢竟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關於外賣員在配送過程中“做手腳”的情況時有發生,種種惡劣舉動令人膽寒。

為了督促外賣小哥更好的服務,各大外賣軟件都引入了“差評”機制,同時為了防止外賣小哥被打差評後報復,一般都會啟用匿名差評。不少的新聞報導中,也看到有外賣員不服客人的差評而上門騷擾報復的情況發生,雖然平台有屏蔽客戶的具體資料功能,但作為一個外賣員對於自己所配送的客戶服務好壞,或者客戶給予自己的態度,都是有比較深刻的印象。就算平台沒有給出具體客人的資料,外賣員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不排除有態度惡劣的外賣員,私底下在下一次的配送服務中,私下打開配送食物而進行惡意報復。

如何能確保食物不被外人打開就成為配送過程中一道至關重要的問題,而確保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食品在製造出來還沒有交到外賣員的手中的時候,就給食品的包裝加上一道“封印”,這就是規定裡說的“封籤”。 自己點的外賣會不會在配送過程中被人“動手腳”,我想,這是所有點外賣的人所關心的一個問題。如何確保外賣食品安全不單是商家的事,也是外賣平台的事,更是監管部門的事,只有三方合作才能確保食品最終安全抵達客戶的餐桌上。內地對外賣實行“封籤”這一規定,確實為點餐客戶擬定了最後一道安全線,也希望這一規定能通過法規文本的形式,在本澳貫徹落實,通過完善監管嚴把食品安全的關卡,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和身心健康。

--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