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021號
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
科技基金資助應對新冠科研項目結題
暫無計劃再推新期
2022-03-30
【本報訊】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昨舉行「應對新冠肺炎科研項目結題報告會」,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陳允熙表示,將加強對外宣傳受資助項目的成果和轉化落地,暫沒計劃推出第二期的資助項目。
科技基金在二○二○年二月向本澳大專院校和科技企業等徵集應對新冠的科研項目,共收七十四個項目申請,最終批出廿六個。項目包括研究快速檢測、診斷技術;特效中、西藥物研發;資訊科技應用於體溫檢測;消毒機械人;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等。涉及總資助金額為一千○七萬六千九百元。
目前全部項目已結題,基金挑選當中較突出的五個,昨假科學館舉行報告會及現場展示,邀政府部門、大專院校、科技企業、科技社團等代表及公眾出席,以促進科研成果的應用及向公眾匯報項目的研究成果。
是次項目包括:澳門大學教授徐青松團隊研發的「醫護抗疫智能機器人」,實現了人機分離、避障功能及多種消毒模式,並以多機協作,快速及定期全方位消毒等技術創新點。
澳門納金科技有限公司雷震團隊通過「納米銀抗菌消毒漿料和薄膜的制備及產業化」項目,研發出納米銀消毒產品,能有效抑制、殺死黏附其表面的病毒和細菌等。
科技大學教授張康團隊研發的「基於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的診斷核心關鍵技術」,針對CT影像僅需二十秒便可提供準確率達九成以上的診斷結果,並可預測新冠重症和危重症。
科技大學教授馬文哲團隊通過「新型冠狀病毒床旁即時核酸診斷試劑的研發及應用」的項目,研發的試劑盒實現病毒採集滅活和核酸提取一體化,解決「開蓋」對檢驗人員潛在的感染風險和環境中核酸對樣品的污染。其配合相應便攜式檢測儀器,就可多種場景做病毒核酸檢測,突破了必須在實驗室進行的限制。
澳門大學教授麥沛然團隊與迪奇生物科技公司共同開發的「快速冠狀病毒檢測數位微流控芯片」項目,能一張晶片同時檢測新冠的兩組基因,病毒上樣後最快廿分鐘出結果。
陳允熙說,是次涉及的資助金額不多,每個項目平均獲資助約三十萬元,但從兩年的成果來看是令他們驚訝的,許多項目都有應用成果,或有落地潛質,「疫情期間,大家都唔係講錢,大家都攞個心出嚟做」。
至於有否項目投入在本澳抗疫中去應用,陳允熙回應指,基金是支持科研並促進其轉化落地,但最終抗疫應用這方面是衛生局的職權及其專業決定。他提及,當中的消毒機械人有在政府部門和醫院試用中,而納米銀消毒產品在市場也有相當不俗的銷售情況。
被問到會否推出第二期?陳允熙明言,暫時未有此計劃,因為當時計劃的推出,主要是希望為抗疫出一分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