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帶來新思考,你生活得有安全感嗎?

2022-03-09

【特稿】澳門特區政府統計局7日發布新一輪的人口統計數據,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澳門總人口為683200人,按季增加900人,按年增加100人;出生率為7.4‰,是自2005年以來錄得的最低水平。在總人口中,女性佔53.0%。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佔12.2%,按年上升0.5個百分點;成年人口(15-64歲)比重下跌0.9個百分點至73.3%。人口老化情況持續,老化指數上升至83.7%。

關於人口出生率,咱們國家統計局2021年底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人口出生率為8.52‰,創43年以來新低。如此低的出生率,對一個國家的人口政策帶來很大弊端,繼而中央也相繼制定政策,鼓勵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子女,但通過這兩年的數據顯示,很多家庭並沒有生育第二、三胎的意願,究及原因有專家就說是近年的疫情影響了生育活動,但真正的原因卻是指出育齡婦女減少、婚育成本上升導致;也有內地居民說“不是不想生二孩三孩,你看看現在的高房價高房貸、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若一對夫妻(獨生子女婚育家庭)養四老三小,還有讀書教育等成本,生活“亞歷山大”沒質量可言,確實不敢多想,生養不起。”

關於老齡化、少子化問題,不單出現在本澳以及咱們國家,就算是高度發達的香港特區,甚至其它如歐美日等等發達國家或地區,也在經歷著類似的問題。特別是生活在高度發達的都市居民,生活壓力更是高度緊張,不單要承擔高額的住房成本帶來的壓力,還要承受就業帶來的壓力,這對於在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年輕人,他們對婚育的看法就會與上一代不同,普遍對於所謂的“傳宗接代”有較大的不認同,只著重在個人享受個人發展方面,別說他們的生育意願,他們可能對婚姻意向都十分低靡,這可以從各地婚育登記人數逐年創新低可見。

對於生活在都市的人而言,不論是本澳或者內地的各大城市,生育的意願都是由一個家庭的財政條件來決定生育意願,同樣的面對都是住屋、就業、教育成本這些問題。據內地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2020年婚姻對數比2019年下降12.2%,同時2020年初婚登記人數創近年來新低,直接使短期內潛在一孩生育人群規模更為萎縮。這幾年,新冠疫情帶來經濟格局大變動,加上中美貿易戰帶給中國的不確定性,導致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出現前所未有的改變,這種變動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很多行業在萎縮,失業的壓力給居住在都市的人帶來低慾望,從而也就造就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彙“躺平”。

澳門特區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地區也面臨少子化問題,是值得當局高度關注的大事。正面可以說是老齡化帶來的人口政策問題,側面也反映出存在的如就業、住房、醫療、教育等問題的不足,需不需要在生育鼓勵方面進行研究推出相關的友善政策值得社會關注。相比現在內地在不斷完善鼓勵一對夫婦生育二胎、三胎的政策,筆者認為澳門特區的人口計劃、生育政策也要向國家看齊,從經濟誘因、政府獎勵、企業鼓勵、教育資源配套等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提高育兒意願,減低照顧子女的各種負擔。一個社會,想要健康和諧持續的發展,社會安定是第一位,但若要問及每一個市民生活得幸不幸福,有沒有生育意願,我想,生活得有沒有安全感肯定是第一位。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