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政策刺激中國企業『求綠』之心

2022-02-21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正藉助稅收杠桿推動綠色經濟發展。伴隨著一系列稅收政策的實施,企業“求綠”之心漸漲。

北京冬奧會,在比賽場館與奧運村之間穿梭行駛的大客車燃燒的是氫燃料。它們的排放物是水蒸氣。由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固體懸浮顆粒物等有害成分組成的傳統汽車尾氣,在它們身上找不到蹤跡。

這些氫燃料客車來自北京汽車集團,共515輛。該公司財務部部長葉小華表示,近年來中國稅收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企業能够將更多資金、人員投入到研發、生產環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減稅降費政策,企業輕裝前行的“小賬本”,反映的是政府減稅降費的“大賬本”。

近年來,中國連續出台減稅降費政策,刺激企業加大創新力度。2016年至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8.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全國有32萬戶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減免稅額3333億元,其中18.6萬戶製造業企業享受減免稅額2259億元。

減稅降費降低了企業研發成本,增加了現金流,增強了創新動能。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重點稅源製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2.6%,企業創新投入持續加大。

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安全環保部主任馮海燕表示,近年來企業相繼享受到增值稅稅率下調、增值稅留抵退稅、資源綜合利用等政策“紅利”。其中,2021年僅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先徵後退一項,退稅就達1866.47萬元。“減稅降費政策給了我們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加大環保投入力度的信心。”受益於技術改造,企業每年增產氧化鐵40萬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氧化鋁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典範。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分析,綠色稅制在激勵企業綠色轉型昇級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社會共識。排污費改為環保稅後,“多排多徵、少排少徵、不排不徵”徵稅原則,倒逼企業提昇環保意識,讓曾經的污染大戶獲得“新生”,主動節能減排,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鼓勵創新的中國,逐漸形成了以環境保護稅為主體,包括資源稅、車輛購置稅等在內的綠色稅收體系,涵蓋了資源開採、生產、流通、消費、排放等多個環節。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資源稅收入2288億元,環境保護稅收入203億元。其中,資源稅收入同比增長30.4%。

繳稅與優惠之間,企業選擇了後者。謝德體介紹說,企業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行超低排放技術改造,還能享受資源稅、環保稅等稅收優惠政策,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了技術革新和產業轉型,步入良性循環,綠色發展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