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989號
2022年02月21日
星期一
陳溥森:用大數據監控高齡樓宇安危
2022-02-21
【特訊】日前,羅白沙街一幢大廈出現裂縫,消息披露後立刻引起方方面面的關注。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表示,盡管當局迅速派員實地了解,證明那只是大廈之間的伸縮縫而已,但仍然未能釋除居民的疑慮,始終擔心裂縫擴大潛在危險。人們心情可以理解。
陳溥森表示,事實上,樓宇建築在大廈與大廈之間出現裂縫並非罕見,在舊城區的黑沙環、新橋區、沙梨頭、下環街等地方,那些在上個世紀七十年末至八十年初連排建築的低層樓宇群就不時有出現,只不過是爆裂的程度不同而已。因當年有很多樓宇是建立在灘塗填海的簡易地基之上,建築用料和建築工藝也遠遠不及現在,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打,隨著地基的沉降與外牆風化,大廈互相依憑的空間難免出現伸縮縫的情況。至於是否安全,就要相信規範的監測和科學的評判而作出的答案。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澳現時共有各式樓宇建築和工業大廈近6000幢,七層以下的低層建築有4838幢,其中逾三、四十年樓齡、年久失修的建築有1700幢,普遍存在著外牆剝落、塞渠漏水、門窗鬆脫等情況,都給居民的安全帶來隱患。雖然有關方面建有專門隊伍展開巡查,但巡查組人單力薄,難以及時且精準地掌握全局動態。他認為,當局應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的科技手段,不同部門互相配合協助,對歷來掌握到的有關檔案資料實施疏理歸納,設立預警機制,運用大數據進行分區、分類監控,以便對有些列入優先維修的個案能提前介入,事先預警防患未然。
與此同時,他亦指出,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的公民意識,重視樓宇建築的維修保養。政府自2008年開始,先後推出了多項的樓宇維修支援計劃,十多年過去了,時移勢易,應對這些計劃實施總結,根據形勢的變化,在申請程序、資助範圍和審批金額等問題上,作出實事求是的調整,以鼓勵業主做好樓宇檢測和大廈維修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