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兩年歷經五波疫情 堅守之餘須主動出擊

2022-01-24

【香港中通社1月23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李明珠)2020年1月23日,香港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抗疫兩週年,香港正處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引發的第五波疫情。兩年抗疫路,疫情並沒有“回到解放前”。香港特區政府和市民的努力讓“通關”一步一步近了,變種病毒全球肆虐,但並沒有擊垮香港。

  自2020年1月23日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起,香港已經完整經歷四波疫情。就在港人盼順利“通關”的農曆年前,第五波疫情來了。

  截止至1月22日,香港累計確診數字達13146宗,僅第一年就有10009宗確診個案。輸入個案佔27.4%;本地個案佔24.1%,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佔45.9%。

  外防輸入漏洞終補上。從數字可見,超過七成病例屬本地。留學生群組、空少群組、海員群組,每一波疫情,外防輸入的漏洞是一大弊病。直到國泰空少不守防疫規定,特區政府才實施了最嚴格的航空熔斷政策,輸入個案也從1月初的7天200多宗,降至7天30餘宗。

  圍封強檢避過德爾塔。隨著外圍情況變化,變種病毒走入視野,香港也難逃威脅。2021年4月16日香港社區出現首宗N501Y變種病毒病例,波及多個群組;隨後一名男子確診德爾塔變種病毒,但並未“遍地開花”,讓香港度過了近十個月的平靜期。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在面臨第四波疫情時,特區政府開始推行的突襲式封區及強制檢測政策,以及疫苗接種和各項抗疫措施的推行,讓香港避過了德爾塔最瘋狂肆虐的高峰期。

  醫療系統未致崩潰。去年第三波疫情期間,確診病例數連日激增,全港公立醫院的負壓病房和負壓病床整體使用量接近八成。而據本月初通報的數據,香港負壓病床使用量58%,負壓病房使用量是66%,遠低於第三波疫情期間的使用量。

  兩年前,香港特首就曾說過,第一個工作目標是防止香港醫療系統崩潰。到現在,全球很多地區醫護已經染病,但香港醫療系統仍相對正常,一是保證了病患正常看病用藥,二是疫情未在醫護之間引起大範圍傳播。

  疫苗接種從抗拒到踴躍。如果說全民檢測的作用和必要性仍待討論,全民接種疫苗,則是以色列和葡萄牙等國家已經驗證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方法。目前香港推行疫苗接種計劃已經300多天,從剛開始的“疫苗猶豫”,到如今排隊打疫苗。接種兩劑疫苗佔合資格人口比率已達七成,這種轉變,有賴於政府逐步推行的“疫苗氣泡”,也離不開市民的自覺。香港即將採購第二代疫苗,兒童打針也正式展開,相信接種人群的擴大,至少會讓學校可以在較低風險下回到正常。

  最大漏洞或是防疫疲勞。也許是打疫苗的市民多了,市民的警惕反而在兩年的抗疫疲勞中鬆懈了。對比一開始的限聚令、禁堂食,最熱鬧的街道行人寥寥;如今在幾何級暴發的疫情下,市民仍輕鬆買年貨。誠然,市道暢旺讓香港的經濟增長和失業率數據慢慢好看了,但這種復甦絕對不能以犧牲防疫換來。

  “市面人流減少一半,傳播風險可以少十分之一。”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對記者表示,經歷多次防疫漏洞,特區政府都在一步步補位;目前來看,最大的漏洞是市民的危機意識慢慢在降低,市面人流並沒有如預期般明顯減少。

“通關”漸上日程非空話。港人苦盼已久的2021年內“通關”落空,但自去年9月26日起,內地與香港就疫情防控工作和“通關”事宜先後進行3次會議,香港被詬病的健康碼、防疫理念等,也一步步在完善。儘管疫情有反彈,但在圍封檢測的內防擴散措施越來越嚴厲下,“通關有期”並不是空話。

  主動出擊才有可能跑贏。從事病毒研究的朱華晨認為,這一年香港整體抗疫工作十分出色,特別是在奧密克戎開始出現的11月,迅速圍堵輸入病例,並為世界貢獻了最早的奧密克戎分離株,以及早期的病毒序列。

  不過,病毒研究、污水檢測等科學領域走在世界前面的香港,防疫的政策和措施卻還是略顯被動,更像是被病毒追著跑。提高高危人群檢測頻率、擴大疫情相關人員檢測範圍、收緊收嚴疫苗政策,以科技手段追蹤密接者……主動出擊,才能在防疫和“通關”問題上,擁有更多主動權。